穿成亡国公主后(136)

余县令轻轻摩挲太师椅的扶手,“你们方家一团乌烟瘴气,没几个成器,你方大郎倒是个有孝心的。”

方大郎用充满着希望的眼神看他。

余县令取帕子掩嘴咳了两声,余大郎连忙上前轻抚他的背脊顺气。

隔了好一会儿,余县令才道:“罢了,便替你走一趟衙门。”

方大郎这才展颜。

他送来的孝敬被余家受下了,待人走了后,余县令取出盒子里的金元宝,看向余大郎道:“明日你便代我去一趟衙门。”

余大郎点头。

于是第二天上午余大郎为着方家的事亲自走了一趟衙门,去找胡县令通融。

当时梁萤正在偏厅同胡县令说话,忽然听到差役来报,说余家来人了。

两人同时噤声。

梁萤调侃道:“恭喜胡县令,送财的人来了。”

胡县令苦笑,“这刺头,全靠王小娘子去啃了。”

梁萤嫌弃道:“太老,磕牙,还是让赵郎君去啃,他牙口好。”

一旁的赵雉默默地露出一副我上辈子欠你的表情。

第三十四章

鉴于两人在这里不太方便,他们很有默契地回避了。

不一会儿余大郎被请进了后堂,胡县令稍稍整理衣着,迈着官步过来。

余大郎起身行礼。

胡县令颔首,对方老子到底有背景,他在表面上还是非常客气的,言语温和道:“不知余公这些日身体可康健?”

余大郎应道:“托明廷慰问,家父一切安好。”

胡县令点头,“入秋了天气转凉,他年纪大了,得多加注意身子。”

两人一番客套。

余大郎不提方家,胡县令就装傻充愣。

二人打了好一会儿的太极,余大郎才步入正题,说道:“草民听说方家老儿杀了人入了大狱,可有这回事?”

胡县令点头,“有这回事。”

余大郎做了个手势,仆人送上一只木盒。

他缓缓打开盒子,轻言细语道:“那老儿罪有应得,不过年纪到底大了,方家人担心他在牢里受不住,还请明廷手下留情多加关照着些。”

胡县令默默地瞅着木盒里的贿赂,过了许久才道:“这事儿叫我难办呐,那毕竟是条人命,且城里闹得沸沸扬扬,不太好处理。”

余大郎连忙摆手,以退为进道:“明廷言重了,草民的意思是,让他在牢里稍稍舒服一些便罢,其他的你莫要多想。”

胡县令心中不屑,抱着手道:“我胡某在平阴为官十二载,是什么脾性,想必余公心里头也是清楚的,今日你送来这些物什,胡某消受不起。”

余大郎知道他油盐不进,意味深长道:“可是过不了多久,太守府就会下来收赋税了,此刻方家在这个节骨眼上生出是非来,明廷又何苦硬扛呢?”

这话委实毒辣。

胡县令沉着脸没有吭声。

现在他缺钱缺得紧,方家撞到枪头上,正好可以敲一笔,用作上交给太守府的赋税,只要操作得漂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也许就是当初余县令的为官之道,现在差他儿子来给他提个醒,胡县令心里头百般不是滋味。

他又岂需要他来教?

这世道,谁不会贪?

只是他是个读书人,骨子里清高自傲,眼里也容不得沙子。

如果收下这钱银,那枉死的祝小兰谁来替她伸冤鸣不平?

哪怕是个娼妓,她也是有名有姓的人,活生生的一条命。

也不知过了多久,胡县令才婉拒道:“且拿回去罢,我自有决断。”

余大郎被气笑了,他讨厌跟这个老头打交道,迂腐冥顽不灵,瞧他那寒酸的样子,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臭。

“明廷何苦来哉,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家中的女眷着想啊。”

胡县令闭目。

余大郎见他听不进去,也只得作罢。

待他悻悻然离开后,胡县令回到偏厅那边,心中憋了一股子窝囊气。

稍后梁萤和赵雉过来,胡县令把余大郎的举动说了一番,梁萤笑道:“胡县令莫急,既然方家差人来走门路,那咱们就走走他家的门路好了。”

这话胡县令听不明白,“此话何解?”

梁萤理所当然道:“太守府不是要下来收取赋税了吗,咱们衙门穷啊,那余家都在替你着急出主意了,你怎么坐得住呢?”

胡县令一头雾水,“所以?”

梁萤问:“方家是做什么买卖来着?”

胡县令应道:“绸缎买卖。”顿了顿,“整个永庆郡内都有他家的商铺。”

梁萤“哦哟”一声,“听起来还挺有钱,既然生意做得这般大,那一年给衙门交了多少商税啊?”

胡县令:“……”

他仿佛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