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魂井+番外(85)

作者:青橘一枚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叶惟昭这非一般的待遇,曾经让众人猜测,这位小小的总旗是不是程烈遗落在民间的儿子,不然为什么单单就他被程烈另眼相待?甚至有人还指了出来,是庶子无疑,你看总旗和指挥使的眉眼长得就挺像,鼻子像,嘴巴也像……

当然猜测总归只是猜测,没人能找得出确凿证据。

此时的孟长缨正在跟叶惟昭聊扶桑国的一种火器,说他们把我们的火绳枪改进了一下,精度和远度都提高了不少,叫鸟铳。

叶惟昭点点头说他听说过一点,因为扶桑人把我们的火绳枪研究透了,才能找出火绳枪的缺陷加以修正,扬长避短。所以我们这样的大国也需要眼睛向外看,向下看,也需要了解番邦们的想法并掌握他们军队里的动向,不然我们就落后了。叶惟昭还说,只可惜他没见过扶桑鸟铳的实物,希望有机会能够搞一支来研究研究。

孟长缨听了大喜,急忙接话说他们孟家经常有船要出海,如果知事大人想要鸟铳,改天出海的时候就给大人您搞一支回来。

叶惟昭听了只是笑,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孟长缨就等着叶惟昭表态呢!表了态他才好提他们孟家需要大量不设时限的海上执票。

谁知道叶惟昭不表态,这话都说到嘴巴边上了也能不吐出来?实在不像一个未经多少世事的人能干得出来的。

但叶惟昭就这样做了,他任由对话就这样戛然而止,叶惟昭自己不觉得奇怪,可把孟长缨给急坏了。

人孟长缨毕竟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脸皮自然也比一般人厚一点,你叶惟昭不给梯子,他也能自己硬搭。眼看着叶惟昭不接话,孟长缨便自己接了。

他问叶惟昭可不可以帮忙,帮他去给都指挥使面前通融通融。

“李大人,您看见我孟家庄的桑林和织机了吧?桑林看不到边,织机家家有,我家庄子每天至少能出五百匹绸布,二百匹织锦。如此多的绸布织锦都得往出运,船不够是不行的……”

叶惟昭在军队里都自称为李惟昭的,除了极个别算是对叶济康的私事有点了解的人,都不知道原来这位姓李的知事大人,还有一个姓叶的爹。

叶惟昭嘴角带笑端着酒杯,笑意却不达眼底。

眼看叶惟昭持续保持沉默,孟长缨咬咬牙继续往下说:“李大人啊……因为最近新出的禁海令,我们孟家前前后后已经损失了不下好几千两……”

“孟员外……”叶惟昭端起酒杯,打断了孟长缨的话:

“禁海令,是程将军提出,但由陛下签核并经过内阁之手拟旨颁发的,是国策,我们最好就不要妄议国事了。”

叶惟昭轻描淡写地一个“妄议国事”可是把孟长缨给激了个哆嗦,孟长缨急忙起身,举起酒杯凑到叶惟昭的面前,点头哈腰地对他解释:自己并没有妄议国事的意思,他们孟家都是遵纪守法的老实人,从来都是朝廷叫往西,孟家人绝不敢往东!

“前阵子州府的叶通判治理粮价,号召我们这些富户捐粮,单我们孟家就凑出来一千斗精米,一粒不留地全交上去了!”为证明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孟长缨甚至还对叶惟昭举了一个例。

叶惟昭笑了,一千斗米,其实也就一百担粮,对孟家这样的大户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妙就妙在,孟长缨居然选了个斗来彰表他的仁义,也是很难让人不捧腹的。

叶惟昭好容易收住了嘴边的笑,他不再提一千斗米的事,只朝孟长缨点点头,拿手上的酒杯跟孟长缨的酒杯轻轻磕了一下,这件事就算翻篇了。

“知道孟员外仗义,惟昭替朝廷谢谢您了。”叶惟昭轻轻一笑,一个仰头,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见叶惟昭不再纠缠,孟长缨也微微松了一口气,他摸了摸叶惟昭身边的酒壶,提出要让他的小女儿过来给李大人添酒。

叶惟昭也不回头,垂首低眉放下手里的酒杯,没有置可否。

孟长缨明了,立马招呼一旁的侍女去叫小小姐。侍女领了命,提着灯笼扭身奔出了厅堂……

……

孟小晚是在宁水河畔游河的时候看见叶惟昭的,当时叶惟昭也在游河,只不过是在另一艘船上。

当时都指挥使程烈跟几个参将在画舫上谈军务,叶惟昭作陪。程烈初来江宁,皇帝的差事要办,江宁的山水也要看,于是便选了这个好法子来两厢兼顾。

孟小晚老远就看见那个身穿靛蓝色圆领袍的男人了,正闲适地靠坐在画舫的围栏上,与人谈笑风生。

水波潋滟,纤枝摇曳,花影也温柔。孟小晚远望着那个身影,心中早已思绪翩跹……

有道是白玉谁家郎,回车泛碧涛。遇君东陌上,惊动看花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