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魂井+番外(65)

作者:青橘一枚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叶霜听言哑然。

“合着你们已经过了明路了?”叶霜一脸讥讽地盯着千粟。

千粟跪在地上低着头,没有说话。

心中的怒意再难遏制,叶霜很敏锐地想到,今天的千粟,只怕不只是过去尽孝那么简单。

“说吧!今天你又去大房通报什么密事了?”叶霜冷眼看着千粟,冷冷地说。

……

千粟究竟干了什么,很快就查清楚了。

不光是千粟自己给叶霜坦白了一部分,很快,从老祖宗房里传来的消息,也印证了千粟的自述——

因为最近整个宁州的粮价都在一路走高,目前代行主管江宁州府的通判大人叶济康准备下令官府粮仓,开仓放粮。

为保证此次官府放粮的效果,叶济康还准备给江宁城的几个知名大户下文,恳请各大门阀世家支持州府衙门的政策,大家主动低价抛售或免费发放赈灾粮,平抑宁州粮价。

而徐家,作为出台此项政策的叶济康的岳家,自然首当其冲。

第30章 铁腕

叶济康准备给江宁城的几个知名大户下文,请求各大门阀世家支持州府衙门,主动低价抛售或免费发放赈灾粮,平抑宁州粮价。

这样的操作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不光江宁,其他州县在遇到灾荒年代的时候也都会这样做。可问题偏偏出就出在了徐修齐在几个月前往庄子里囤的那一千担高粱上头了。

因为连年丰收,就算是大户人家也很少有囤这么多高粱的。高粱的用处很大,很重要一条它可以用来酿酒。因为高粱欠收,作为中原最大的高粱产地之一的宁州地区出现的此次虫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国的高粱供给,这直接导致了全国的酒价,也跟着一起直线上升。

除了用来酿酒,高粱还是时下人们的重要口粮之一。北方人多把高粱碾成米,用来煮饭或熬粥,而南方人则大多把它磨成面粉用来做面条,馒头,糕。

所以徐修齐在高粱最低价的时候抄收的这一千担高粱,搁到现在,堪称“富甲一方”。

今日叶济康为救市,号召富人们都跟上,放其他人家,这样的号召也就仅仅只是号召,富人们可跟可不跟,既可以多跟,也可以少跟。可这个号召落到徐家头上就不一样了,作为政策的推动者的岳家,这次救市,他们徐家,就算不想跟,也得都跟!

一千担最低价收购的高粱啊!包括大房那个高粱庄子里原本的产能,光徐家一户,可以出手的高粱就逼近了一千五百担!

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虽然千粟还没有真正与兰氏身边的丫鬟景荷成亲,但他俨然已经当自己是兰氏那边的女婿了,今天刚一得知,叶济康可能要让徐家出血的这个消息,便溜回来给兰氏跑消息。

初听完千粟本人的供述,此时叶霜心里那个膈应啊!这种事情虽然很难说明白到底有哪里不对头,但是整个事情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它就透着一股恶心啊!

叶霜愤怒不已,当场就把千粟给拿了,叫人关进三房的柴房里,等晚上叶济康回来发落。

处理了千粟,叶霜再也没有心情逛院子了,她告别了徐菁菁,回自己的房去歇着。才刚躺下没有多久,红荞进来了。她告诉叶霜说老祖宗那里快打起来了,夫人也在,大姑奶奶扯住夫人的袖子不让走,非要夫人跟她保证,不会动他们大房的一草一木。

……

叶霜紧赶慢赶来到老祖宗院儿里,大老远便听见兰氏雄浑的声音划破天际。

“今天在场的!你们谁敢拦我!就他娘的都不是人!赈灾赈灾,别人赈的都是良心!为什么到我家就非得要连根都拔了!”

叶霜刚好走到门口,听见这话心里一咯登,正要冲进去,便听得啪一声拍桌子响,徐老太太的声音响起来:

“大郎家的,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骂娘?你家老娘还在这儿坐着的呢!”

叶霜走进屋,看见徐老太太正在堂下站着,杵一根拐,全身凛然正气,神情雍容华贵,不怒自威。

“还有,什么叫轮到你家就连跟都拔了?”老太太拄着拐,缓步来到兰氏的跟前:

“你们大房出的粮是粮,合着其他房出的粮就都不是粮了?”

兰氏愤懑,憋红了脸,她望着徐老太太,眼睛里都是愤怒的火焰。

“老祖宗!你自己去看看他们出的都是多少,再来跟儿媳说这句话吧!”兰氏嘶哑着嗓子,声音里都是哭腔:

“他们都只出二百三百的,就我们大房……生生一千担!一千担啊,老祖宗!不是一百担,也不是二百担!就连那皇帝赈灾,也不过二三千担……如今这一半……就都压我们大房一家头上了……您说这公平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