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1979(17)

作者:银河灿烂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别紧张,我简单问你几个问题。”

前两个问题,赵宏还回答得有些结结巴巴,过了一会儿,等问起摆摊和帮助其他待业知青时,他的声音已经恢复如常。

陈兰君在一旁看着,暗自点头,赵宏还是能担得起事的。

采访完赵宏之后,陈兰君陪着许记者去看了其他待业知青的摊子,得了消息的街道干部老郭等人也跑过来,七嘴八舌地讲解着自己的工作。

许记者的采访手记越写越满,由于记得多、时间紧,她的手掌侧因按上墨迹而变得有些青黑,但许记者也浑然不在意,专注地记录,直到几面都写得满满当当,她才合上本子,说:“感谢各位提供的素材,我想能写出一篇很好的报道。”

两天后,报道发了出来。

陈兰君和赵宏并不是通过报纸,而是通过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得知的。

如今的报纸传播信息的能力可谓数一数二,尤其是本市日报这种发行量极大的报纸,许记者写得报道十分精彩,占据了不少的版面,又正切合时下为待业青年担忧的热点,一下子引来极大的关注量。

甚至有人踩了一个多小时自行车,只为到知青小摊买一份肠粉的。

陈兰君与赵宏原本准备好的食材,没撑两个小时就卖完了,幸亏沈牡丹紧急休假来支援,从家里又搬了些原料,有什么就卖什么,连糖罐子都倒空了来做鸡蛋甜水,这才足以应付一下子增了几倍的客流量。

真的是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

累是真累,可痛快也是真痛快,结束了营业,回家一盘账,36块7毛!

这一回可真是一天顶得上人家一个月的工资。

钱赚得多,可材料基本上空了。

幸亏陈兰君有先见之明的把街道办和粮油局的同志们说通了,这回的报道隐隐有风声说上面有大领导很满意,所以大家一起帮忙,各方协调,这才保障了之后的供应量。

报道出来的第二天、第三天,营业额甚至达到了恐怖的40块!按沈牡丹的话说,这速度跟天上下钱雨没什么区别。

不仅仅是陈兰君和赵宏他们的小摊,其他待业知青开的小摊营业额也至少翻了个翻。

惠风和畅的夜,庞小芃和其他受到帮助的待业知青敲开了赵宏家的门。

庞小芃晃一晃手里的米酒,笑容灿烂:“兰姐,我们到江边喝酒去?”

“去!”

陈兰君很痛快地答应了。

夜色里的江畔,微风淡月,波光粼粼如碎银般夺目。一群年轻人举杯畅饮。

庞小芃举起一罐米酒,说:“大家一起,敬兰姐!”

“敬兰姐!”

连赵宏都稀里糊涂跟着喊了一声“敬兰姐”。

陈兰君被逗笑了:“行行行,也多谢各位。”

说着,大家一饮而尽。

庞小芃凑到陈兰君身边,问:“兰姐,你真要回去,重新准备高考啊。”

“嗯,回啊。”陈兰君说,“这一回,复读三次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

众人轻笑起来,庞小芃脸上带着笑,却说:“呸呸呸,童言无忌。”

“对,兰姐一定能考上,考个状元!”

“就是,明年这时候我们就鸟枪换大炮,从米酒到状元红!”

“好,那我就借各位吉言了。”

江边的风,捎带着年轻人的笑声,飘得很远很远。

第二天清晨,纵使困得睁不开眼,陈兰君还是挣扎着醒来了。

她打开门,到楼道尽头的公共水房,接了一把自来水洗脸。

清晨的自来水,清清凉凉,掬两捧水一浇,整个人都清醒了。

她走回房去,却见赵宏已经在搬东西下楼。

她喊住他:“阿宏哥,你稍等一下,我就好。”

不等赵宏回答,屋里沈牡丹的声音响起来:“阿兰,你让他去,今天你就别出摊了。这不是你要走了?我请了一天假,好好陪你逛逛。”

盛情难却,加上陈兰君确实有给家里人买些东西的想法,便答应了。

沈牡丹性质很高,她甚至从衣柜里翻出了一条宝蓝色布拉吉连衣裙:“你试试,这是我年轻买的,保存的很好!”

确实保存的不错,布拉吉应该是有用铁熨斗熨烫过,裙摆的几处褶子有棱有角,颜色也好,衬得人肤色更加白皙。

陈兰君裙子一上身,沈牡丹感叹道:“真好看,阿兰,你穿这种蓝很合适。”

两人打扮完毕,下楼,沈牡丹骑上她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载着陈兰君,一路往市中心去。

天气好,天像水洗过一样的蓝。

视线里的房屋渐渐密集起来,越往市中心,沿路的电线杆子越多,弯弯曲曲的,与平直的水泥马路一起,显出现代城市的牌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