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兰台歌(97)

作者:金钗换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好的吧。李郁萧将事情来龙去脉讲一遍,嘴上有把门的,说的是托梦然后遣广微去看的版本,没提穆庭霜节外生枝,只说现在就等着大白于天下,却不能干等,有些活儿要预备起来,姜太后缓声问他打算如何预备。

“儿子想着,不如在国都周遭起几座佛寺。”思来想去这个办法最好,既然宫中建得修慈寺,民间为何不能?又不像道观有严格的规定,一定要官办,一定要司农批钱,要走将作监兴修,太后娘娘笃信佛教,在城中和郊县建寺庙,自己拿钱,谁能说什么?而寺庙有多妙,将来施粥也好,安置灾民也好,都可以。

姜太后也是欣慰:“皇帝好计策,只是迫在眉睫,现修恐怕来不及,不若先将城中闲置的肆宅契来,先将用,往后再改建也不迟。”

是这个理,李郁萧嘿嘿嘿地笑:“母后,这里头还有一项,寺庙带头施粥,收容饥民,这是大功德,百姓们总是看在眼里的。”

如此一来,佛家的慈悲名声这不就散出去了嘛。姜太后唇边泯一个欣慰的笑意:“皇帝长进了。”

李郁萧说是母后教导有方,母子俩又说几句佛寺安排,许多观点不谋而合,气氛一时松快,这时姜太后忽然问:“罗氏此番受惊,皇帝也不去看她。”

哎?李郁萧很奇怪:“母后希望儿子多去瞧她?”上回母子两个把话说开,太后的意思,既然皇帝不喜欢,罗氏又是宣义侯府选进来的人,远着就远着,怎么现在忽然这么问呢。

太后道:“一日夫妻百日恩,皇帝总也不能太淡薄,”她仿似随口一问,“孤看掖庭的档,罗氏承宠只有一次?”

嗯……李郁萧硬着头皮:“是。”

太后露出一个突兀的笑意,打趣道:“看来是不很顺皇帝的意了?”

咳咳!妈这也太尴尬了!怎么还带打听这些的呢!而且又不是跟李郁萧的恩,他模棱两可想糊弄了事:“当时朕饮酒过量,记不很真切。”

太后慢慢收起本就不甚明显的笑容:“好一个记不真切,事关皇嗣,皇帝竟也这样糊涂。”

李郁萧一窒,心知太后这次叫他去看罗美人,跟上次一样,也是试探,是有旁的话,他讷讷道:“……母后还查出什么?”

姜太后攸地目光直射向他。

从长信宫出来,陛下脸色奇差,大约近半年,宫中从没见过陛下这般脸色。

第44章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二

转眼到得三月初十, 是李郁萧的生辰。

这时代还没有后世盛大的千秋节、万寿节一说,不过也是要忙上一整天,朝臣要到承明殿拜寿,近臣宗室再到内廷赴宴, 学士侍读们做赋几篇,再而后才是喜闻乐见的收礼环节。

李郁萧很想直接跳到最后的环节。

不过那是不可能的, 他寅时被薅起来穿衣束发, 首先要去宗庙祭祖告天,天子九佩挂在腰间,坠得他走两步就想提裤子,冕服宽袍大袖, 里三层外三层的, 也是很累赘,感觉整个人高度没变宽度乘以二,也是没谁了。

他自己觉得臃肿,其实看起来并没有。

年轻的天子从栖兰殿中出来, 登黑木车, 立在车辕上向百官回望。他袍服迤玉阶,衣带上悬着明晃晃的一干玉器并一柄驳犀具剑,玉石柔脆, 青锋其坚,在他身上却不觉矛盾, 恰如流云可直上云霄,也可缠绵指间, 玄纁两种如此威严的颜色, 生叫他穿出十成十的灵秀。

群臣当中便有臣子深深拜伏在地,头低得不能再低, 一个眼风也不分过去,仿佛会叫这灿若云霞的景象刺眼睛乱心智。

而天子酎祭礼成,从宗庙出来受完拜,也没有分出眼风多瞧一眼哪个臣子,目视前方领着仪仗往梧桐朝苑行去。

振武九年上十七,开宴。

席间气氛很好。陛下不喜庄严楚乐而偏爱轻快的越人歌,因此殿中轻音汩汩,丝毫没有烦闷沉重,陛下也没宣歌舞,只与众臣清谈。

少顷,内侍鱼贯而入开始奉酒,九犀上姜太后略嗅一嗅便道:“一品拂雪,只是可惜今春地气热,并没有春雪。”

一旁黄药子凑趣儿:“太后娘娘说的是,二月头上几道雷落下,寒气仿佛一两日间不见踪迹,连带着春梅都谢得早。这品拂雪里头的白梅底子,还是陛下先前叫收的栖兰殿的白梅呢。”

太后浅呷一口,面上露出笑影儿:“原来是皇帝亲手照料的白梅酿成,实在佳酿。”

哟,陛下的花酿的么?这可是殊荣,底下臣子瞧一瞧,纷纷起身拜谢陛下所赐,再端起酒盏免不了加倍地珍而重之。

只有穆庭霜心不在焉,他手摩在酒杯壁上,一时心想小皇帝竟然收集花瓣,还有这闲情雅致。一时又想,辛辛苦苦集来,就是为着酿酒?是否亲手采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