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实际上,他才三十五岁,是一名大学老师,一个在化工领域的优秀专家。
他的家世背景、人生履历都十分清白,甚至他都不曾出国留学,而是一名本土化的学者。
可偏偏,确切的证据表明,他,就是归鸟。
审问室,阎肃终于不再是那副懒洋洋的姿态,他问:“孔教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孔教授摘下眼镜,捋了捋头发,浑身的气势陡然一变。
在学校师生口中,孔教授是个温和好脾气的老师,然而此时,坐在阎肃对面的人,却眼神锐利,气质阴鸷。
“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查到我的?”
要说怎么查到,是个巧合。
阎肃在特殊部门也不是无名之辈,相反,在他手底下走过的间谍,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从来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关于宋鹤之的资料上,阎肃注意到了一点“郑美对宋鹤之似有敌意”,从两人的人生经历来看,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少接触。
甚至因为年龄差距,宋鹤之是第一批送来的R国孩子,而郑美则是第三批。
之后在华国的生活,宋家和郑家也是一南一北,两个城市。
从间谍工作来看,两人分工不同,郑美进入了高校,负责的是利用高校老师的身份,探听华国的重要科技。而宋鹤之一直在小渔村,负责开展“鸠占鹊巢”计划。
那么两人之间的敌意从何而来呢?
阎肃直觉里面还有东西没有挖掘出来,便再次提审郑美,起先郑美坚决否认,后来承认确实对宋鹤之有敌意,是因为在R国那边,宋鹤之的职位比她高。
郑美自觉自己的功劳不小,而宋鹤之做的事,短期内看不到结果,谁知道对R国有多大好处,因此不满屈居宋鹤之之下。
在她不打招呼跑到小渔村后,上级曾发来消息斥责,她认为是宋鹤之告的状,因而就更加不满宋鹤之。
其实确实是宋鹤之告的状,因为郑美绑架苏月的行为并不是上级授命,而是她自己私自决定。
郑美的身份暴露后,上级给她的命令是“撤退,潜伏”,郑美却心有不甘,她知道,她这一退,不管是明面上还是私底下的身份都没有了。
因为她的暴露,连累京城的钉子被拔出,造成了重大损失,她要是回到R国,肯定会受到处罚。而且她以后不能在华国露面,也很难再得到重用。
回去R国后,很大概率,她会被打发到一个闲职上,或者沦为他人的助手,郑美当然不愿意。
她便冒险制定了计划,试图将苏月带回去,她之前调查过,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直觉告诉她,华国今年研究出来的机床和发动机绝对和苏月有关。
华国新研究出来的机床是R国也曾专门传来命令,让他们打听的,可见其重要性。
她若是把研发者带回去,还是一个在成长期的研发者,其功劳,足以让她将功赎罪,甚至受到嘉奖。
富贵险中求,郑美愿意为此冒险。
但宋鹤之却很不赞同她的行为,他认为小渔村是他辛辛苦苦经营这么多年的地方,也是“鸠占鹊巢”计划的一个重要据点。
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很多其他地方的“苗子”需要送到这里来,集中送往R国。
郑美就这么带人来,还是带一个华国的重要人才,华国政府怎么可能放过她?
万一闻着味儿追过来,他多年的经营就将化为乌有,因此在见到她后,便立即给上级发了消息。
阎肃他们正是通过这两人和归鸟之间的联系找到的孔教授。
刚开始,他们还不相信孔教授就是归鸟,但干这行的,一向多疑,即便不信,也不妨碍他们私下里调查盯梢。
近段时间,华国动作频繁,因为宋鹤之和郑美这两条大鱼,以及有苏月的记忆,沿路上的相关人员,一抓一个准。
手里的间谍多,得到的消息就多,顺藤摸瓜,R国的钉子被一个一个拔出。
若只是这些钉子就罢了,小渔村有过其他据点送来的“苗子”,宋鹤之和那些人有联系,通过他,特殊部门又找到了其他据点。
眼看着据点都要被清除干净了,孔教授终于坐不住了。
“鸠占鹊巢”是他老师的心血,孔教授也为之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他不能看着它被毁,便只能做出应对。
他要是不动,阎肃他们或许会以为自己查错了,但是他动了起来,就算再小心,也没逃过盯梢的人的眼睛。
最后,这只潜伏在华国几十年,对华国造成重大危害的鸟终于落网了。
大概是他们回答了他一个问题,孔教授也回答了困扰阎肃他们的一个问题。
归鸟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传承的代号,他是第二代归鸟,上一代归鸟是他老师,早在十年前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