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跑过去,“来来来,大家一起喊——茄、子!”
“咔嚓!”一声,311宿舍的全体成员站在未名湖畔拍下了来到京大的第一张照片,湖边走过的同学们投去好奇又羡慕的目光。
有的同学脑瓜子转了转,“咱们也租相机去,咱们宿舍也拍一个!”
两天后,京大都开学了,苏长河走在校园里,偶尔还看到有同学们三三两两的一起在校园各处拍照,他回家和马蕙兰她俩说,“早知道我就把那相机多租几天,拿着去校园里给大家拍照,一张照片几毛钱,这不妥妥的嘛!”
而此时,苏长河并不知道他将引领潮流,他和室友们挥挥手告别,室友们提醒他,“明天晚上别忘了来学校,咱们班要开会。”
“好,我会按时到的。”
京大今年的新生不少,但苏长河所学的经济学专业人就不多了,拢共也就七八十人,将将凑够两个班,苏长河他们班是一班。
苏长河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还以为开会要说什么,其实就是发个书本、让学生们互相介绍介绍,以及选班干部。
苏长河指着自己,“啊?我当班长?”
辅导员挑眉,“怎么了?不想当吗?”
这不好吧,这一批同学,那可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呀,苏长河:“老师您既然说了,我当然当仁不让。”
一群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坐在一起,轻而易举就会发生思想碰撞,经济学一班的第一个会开着开着就变成了辨论。
“改革中农村是否可以包产到户?”
“私企能不能雇工?雇工超过多少,算是剥削?”
新上任的班长苏长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班长你觉得呢?这难道不算剥削人民吗?”
“班长你也是下乡知青,你应该了解农村的情况,你觉得农村现在能不能包产到户?”
苏长河:“……”
就算你说出个一二三还不行,总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然后就开始争啊辨哪,争辩的声音过大,连隔壁二班都加入了进来,而辅导员靠在讲台上,笑眯眯地看。
苏长河瞅瞅时间,我去,这群人忒能说了,都几点了,还回不回去睡觉了啊?
他不得不站出来,“大家各持已见,只在这里辨论有什么意义?干脆我们自主创办一份学生报纸,每月提一个议题,大家共同来探讨,摘选优秀的探讨内容登在报纸上,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观点,也让更多的人加入探讨,只有经过淬炼,留下的才是真金白银!”
办报纸?大家的观点意见还能登在报纸上?大家想想,纷纷赞成,有问:“班长我们什么开始办?”
还有问:“苏同志,这是咱们经济学系的大事,我们二班也愿意贡献一份力量!”
一班众人:切!
讲台上的辅导员暗暗道,果然,他没看错人,苏长河同志很适合当这个班长,一份报纸,不仅把一班众人联系在一起,连二班都团结过来了。
苏月还不知道她爸已经荣升为班长了,她没等她爸回来,就早早地躺床上了,因为她妈告诉了她一个噩耗。
他俩都报到过了,明天开始要送她去上学了!
第74章 中学
第三中学有个别名,某大院子弟学校,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学生的主要来源。也正因为大多数学生家境优越,有权有势,学校的风气很不好。
在那十年,动不动就是批.斗,老师们也不敢管,拨乱反正之后,梁文玉接任第三中学校长一职,有心荡清歪风邪气,然而学生们有持无恐,还振振有词,“反正我们是要进部队的,学习不好有什么大不了的?”
因而, 第三中学在京城各初高中院校中,名声很不好。
梁文玉做梦都在寻找一个改变的契机。
某天,他多年未见的老友打电话来,说:“有一个好苗子,便宜你了。”还叮嘱他多照顾着点。
老严是个什么人,最是古板严肃,他这样的人,能为一个学生入学找到他打招呼,还说出这样的话,梁文玉心下好奇,到底是多好的苗子?
追问老严,老严却不说了,故意卖关子,只说,“等你见到人就知道了。”
梁文玉让他勾起了好奇心,是以保卫科的人说有人来找他,严格教授介绍的,他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快请进来。”心道,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人?
片刻后,校长办公室内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梁文玉打量了一遍又一遍,要不是知道老严的为人,他都要以为老严是在跟他开玩笑了。
“你们说要上学的就是她?”梁文玉问,“小姑娘几岁了?我们这里是高中知道吧?”
苏长河道:“知道,梁校长您别看我们家苏月年纪小,但是她已经自学完初高中知识,已经具备上高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