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霍氏:很精彩的话本,就是结局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大梁长公主萧姮:为什么最后是这样的结局,太让人伤心了。】
【御史中丞嫡女柳氏:我到现在还不能接受虞思若就这么死了,为什么,为什么!】
【翰林院编修鱼宁之:这虞思若欺君罔上,不顾国法,身为女子却女扮男装,简直不合理法,最后她死有余辜。】
【丞相鱼学真:这虞思若之举,确实有些不太对,只能说最后之死,也是她自己的选择。】
清一色的男官员对虞思若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仿佛虞思若若是在他们面前,他们就要扒了她的官服,摘了她的官帽,把她处死。
就好像电影里的那些官员一样。
甚至还有没做官的男人也是这么想的。
【临安进士王免: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在外打拼,女子在内相夫教子,阴阳调和才能平衡,神女放的此话本,未免有些……】
此时的大梁与临安。
每一个人的的嘴里都在讨论着三个字,女状元。
不识字的百姓或许看不明白,只是看个热闹,看个新奇。但是已经读过一些书的人却是能看懂其中的深度的。
临安是大梁的地二大城市,这里风景秀丽,是天下文人墨客爱去的吟诗作对的地方。
因此临安这座城市随处可见一些用现代来说叫做文艺青年的人。
他们或写诗写词,或执笔画画,临安城内随处都可见这样的人。
而今日,天空之中突然出现的水镜把临安的百姓都吓了一跳。
古代交通不发达,消息传的慢,临安的许多人都还不知道水镜的事,但是临安本地的太守和一众富贵之人却是早早的得到了消息。
甚至有人还想跑去京城看传说中的水镜。
天空之中出现水镜后,临安城百姓大乱,临安太守早早就得了消息,于是火速的安抚百姓的情绪,告诉他们这是神女。
百姓们平复了情绪后,又开始祭祀。
此刻的临安城的谢氏一族,全家正围坐在宅院内,目不转睛的盯着天空中的水镜。
临安的谢氏一族在临安城颇有些名望,家中也有人在朝为官。
一部《女状元》是牵动了谢家男女老少的心,当最后虞思若撞墙后,谢家的女眷更是哭倒了一片。
“为何如此,为何如此啊。”
谢家有三个小娘子,谢觅春,谢觅秋,谢觅夏,都还待字闺中,三姐妹性格迥异,平日里姐妹之间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却在看女状元的时候难得达成共识。
就在她们还沉浸在虞思若的结局悲伤的不能自己的时候,水镜中出现的字却引起了她们的注意。
是神女大人授学,男女不限,欢迎女子踊跃报名。
谢觅春年纪最大,平日里的爱好是舞刀弄抢,这在一众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之中可谓是个异类,关键是谢觅春不似传统闺阁女子那般有着曼妙苗条的身躯,她的体型相对高大,个子甚至比有些男子还要高。
谢觅春在临安城“臭名远扬”,因此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家,之前好不容易有家郎君有意向谢家提亲,结果那郎君前来谢家相看之时,正碰见了比他高了足足半个头,正在院子里舞棍的谢觅春。
谢觅春瞧见有生人来,将棍子一指,一张脸满是杀意。
“你是什么人?”
那郎君吓的当场就是一个踉跄,满脸惊恐的跑了。
自后这门婚事自然也没成。
大梁的女儿家最讲究一个名声,谢觅春的名声不好,连带着谢觅秋和谢觅夏也难有人提亲。
谢觅秋性格恬静,喜欢看书,对婚嫁之事毫不在意,每次当她们的祖母还有母亲长吁短叹的时候,她很少跟着符合。
而谢觅夏的性格就比较直来直去大大咧咧了。
许是从小听母亲和祖母长吁短叹,听多了嫁人的重要性,谢觅夏对大姐谢觅春害得她嫁不出去的事情深恶痛绝。
她发誓要做和大姐完全不一样的人,和二姐也不一样。
她要做一个完美的大家闺秀,这样才能嫁一个好郎君。
而一部《女状元》让一向努力循规蹈矩的谢觅夏也哭了。
她低着头,那帕子擦着眼泪,只是这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她没有注意到在女状元播完以后,水镜中继续出现的字。
等她哭完抬头,看到自己的大姐和二姐脸上虽有泪痕,表情却带着一丝古怪。
谢觅夏刚想说些什么,脑子里又忍不住回想虞思若撞死在柱子里的场景。
她此刻可顾不得什么大家闺秀的风范,她直接嚎啕大哭。
水镜中的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薛荔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