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买得多,村民见他差不多买完了,就问艾叶:“就剩一点点了,我也难得守。小兄弟,你全要的话再给三文钱就是了。”
艾叶觉得这是真的良心价,也就没讲价了,爽快地又付了三文钱。
今日是回到水城后艾叶第一次进城,走过长街,见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一路上艾叶看什么都很新奇。
不过去道观请道士要紧,花这种新鲜之物要买趁早,别的东西到不用这么急。时昭不在别处停留。对艾叶道:“想买旁的东西,得等回来再说了。”
艾叶道:“够了,少爷。我没想买别的。”
随后他们直接去了县城卖供奉的物品和香烛的市场。
去天和观,虽然他们主要目的是请道士作法,但进了观总得要参拜下;而且回头家里作法,这些东西也都是必备的。
一个担着担子的小贩自他们车前走过,箩筐上的小圆簸箕里放着一整块的浅麦色的物品,上面还浮了一层白霜,看起来像是吃食。
小贩手里拿着一个小铁锤,一个扁扁的类似小刀一样的东西不时敲在一起,发出钉钉的声音。艾叶没见过,觉得新奇,目光忍不住一直追随。
时昭看在眼里,问了下售卖香烛的摊贩,挑担子的小贩担的那是什么。
摊贩望了一眼道:“那是麻糖,卖糖的人为了引小孩注意,用糖捶敲出叮叮声,所以有人也管它叫钉钉糖,是我们这儿的特产。客官不是本地人?”
摊贩说着上下打量了一番时昭。
时昭回到:“也不是,少时离家老大回罢了。”
摊贩挺乐的:“原来是个书生。不过人家都是去州府、省城读书,你走出去了怎么还回咱们这小地方?”
时昭笑笑:“这里安静。”
正聊着,旁边带着小孩的一个妇人说要买,担着钉钉糖的小贩放下担子,用手里的小铁锤和小铲子,开始敲簸箕上的糖块。敲下来一大块后,又把那一大块敲成很多小块。然后用糖纸包好上称:“十文。”
妇人嫌多了,说只要五文钱的。
小贩将糖纸里的钉钉糖倒了一些出来,边倒边不满地说:“你说要这一大块,敲下来又不要这么多。敲下来不好卖的知道吗。”
妇人道:“我就要五文钱的,哪晓得你这麻糖这么重哦。”
小贩不干了:“哪家麻糖不是这么重哦。都是水城人,五文钱能买多少,难道不知道行情?”
“那也是,我们水城虽然穷了点,但山清水秀,环境是真的好。现在不时都有州府、省城来的读书人、达官显贵、公子哥来此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围猎寻乐。”
在卖糖的小贩和妇人起争执时,卖香烛摊贩还在很自豪地跟时昭夸自己家乡。
这小贩还是个自来熟,时昭没什么说的,应和了几声,拿着买的香烛,贡品放去车上。不过他也由此知道,水城这个小地方也并不完全封闭。
喜欢吃糖大概是小孩子的天性,时昭看艾叶眼巴巴地看着,一边放东西一边对艾叶道:“想不想吃糖?少爷给你买点。”
艾叶不好意思地道:“别人都是给小孩子买的。”
“你不也是小孩子吗。”
时昭笑道,说着扬声对一旁还在絮絮叨叨抱怨的小贩道:“把刚才敲下来的钉钉糖给我吧,再敲一点,我要十文钱的。”
五文钱看起来实在是有点少。时昭有心想要多买,又担心糖吃多了对小孩牙不好,就稍稍多要了一点。
“好呐,这就给您包上。”小贩本来正恼着,听时昭这么一说,顿时喜笑颜开,赶紧忙活起来。
“我已经十五了,不是小孩子了。”艾叶抗议道。
“是吗?”时昭回过头来,又瞅了瞅艾叶。小小的身板,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像个瓷娃娃一样,嗯,还是个挺漂亮的瓷娃娃。
艾叶的外形真的太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年龄了。
十五岁不算大,但的确不算小孩子了。女子和双儿这个年龄正是出嫁的好年纪,要是有早点嫁人的,都可能当娘了。
哪怕对汉子来说,民间十六岁就及冠,艾叶明年也到及冠之年了。
听到艾叶说起自己的年龄,时昭仔细瞧了瞧他,不免有些疑惑:“我们时家应该不至于苛刻下人,让你吃不饱饭吧?”
“我记得契约上写的时间,你来我们家已经五年了,算来长身体的时候都在我们家的,怎么就长这么丁点个子?”
“你这样不行啊,以后得多吃点,长得像个男人才行,不然以后怎么护着自己的女人或者双儿。”
“我,我……”艾叶窘得一脸通红。
这时小贩在一旁喊道:“客官,十文钱。”
说着递来绑好的糖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