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逆袭尚书郎+番外(225)

作者:清秋烟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吃罢年夜饭,两家各自祭祖;春节早上,则时家一起去的兰雨家用的早膳。

一个年,两家一遍过一半,两家都热闹到。

水城正月初一的早上有吃煮甜酒糍粑的传统,糍粑煮好后,准备周到的,还会在汤碗里加点米茶子。

初一早上,兰雨除了煮甜酒糍粑,放米茶子,另外还煎了几个咸糍粑搭配煮甜水的糍粑吃。做好早饭,照例是先放鞭炮,鞭炮响完再用早饭。

正月还没过完,陈茂和杨正就又启程前往青州府行商。时昭把他们这趟的货交齐,家里的仓库一下子空了不少。

不过时昭没得闲的,陈茂的下一批货已经下了定,还有之前的订单也得排着做。做好的货,大部分还得送货上门。

时昭的名气越来越响,找他做活的已经不限于水城;做的活也不再限于家具物什,修房建屋的也都有。

云州隔壁的武陵郡去年就有个致仕官员找他建房,但水城事多,加上家中妇孺需要照顾,时昭没有答应去武陵郡监工造房,他只应下帮做图纸和一些有难度的部件加工的活。

比如雕花栋梁。

图纸去年年底已经让陆宝根送过去了,这段时间他就在家里做那我致仕官员宅子的雕花栋梁,做好了运送过去。

这样只需要耽搁下送货在路上往返的时间,时昭还能照顾到家里。

陈茂他们下一趟回来的时间还比较久,其他客人的活也都是按接单日子排期。忙碌了几个月,雕花栋梁终于做好了。

陆宝根围着做好尚未搭建起来的雕花栋梁一边转悠一边啧啧惊叹不已:“真的很难想象,木头上也能雕出这么栩栩如生的图案来。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真是不敢相信。”

陆宝根跟着时昭一年多的时日,耳濡目染,识文断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时也能用上些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时昭笑道:“木头上雕刻是最简单的了,你听说过核雕和米雕吗?那些人才叫厉害。”

“什么意思?”陆宝根压根不懂。

“就是在大米和各种种子、果核上雕刻图案或者写字啊。”时昭道,“也是一种工艺。”

陆宝根张大了嘴:“这样也行嘛?没听说过。”

不过旋即他又道:“那肯定只是种类不同。论在木头上雕刻,我觉得没人能比得上东家。”

“你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时昭大笑,“叫两个人把东西搬到马车上,明日咱们启程去武陵郡。”

时家有了碾谷场和桑林还有纺织这几个产业后,在附近的村子招了不少雇工帮忙。也有少数水城别的乡镇慕名而来,来得远一些的长工。现在这些搬运的体力活,他基本上不用再自己亲自动手了。

陆宝根应声准备去叫人,走之前又问:“东家,明天就要启程,去武陵郡的人定下来了没?”

时昭拍了下自己的脑袋:“还没有,你要不说,我都没想起来。”

这个时候时昭越发觉得家里迫切需要一个管家,不然事事都要自己来操心,难免遗漏。

在叫谁去这一点上,时昭也颇为为难。现在家里帮忙干活的,无论长工短工,都是雇工,没有卖身奴仆,更没有家生奴仆。雇工没有卖身奴仆对主人有那么重的依耐性,利益也不尽一致,做事遇到分歧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

像长途送货这样重要的事,他还真不知道安排谁去才好。

这一盘算,时昭发现家里不仅迫切需要一个管家,也需要一些贴身仆从才行。这段时间赶货太忙了,这事他一直没时间去办。等这次武陵郡送货回来,他怎么也要抽空去牙人坊买些仆从回来。

卖身仆从买回到发自内心的忠心主人,这中间的培养过程,彼此磨合的时间不会短。时昭有点后悔这件事没有早些办,不然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不过现在后悔也无用,只能尽快弥补。

“那都要带谁去呢?”陆宝根问,“今天得把去武陵郡的人定下来吧,不然明天来不及。”

“明日你和我一起去,然后你再叫上那几个长工。” 时昭想了想,“家里的事你跟周峰交代一下,让他看着点。”

周峰是佃户周大叔的小儿子,他们家人口负担重,是之前在反抗堂三叔一家时的主力,从时昭回来对时家的态度都是始终如一。现在家中无得力的人可用,除了陆宝根,时昭算是比较信任他了。

家里没什么得力的人,为今之计只能如此安排。

“好呐,我这就去办。”陆宝根得了话,小跑着出了时家大院,去隔壁的碾谷场叫人。

在时家帮工的人,除了兰雨父子和陆宝根是在时家内宅做事外,其他人闲暇时都是在碾谷场落脚休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