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怀地喊道:“欧吉桑,乌冬太好吃了!”
田中非常高兴,连连鞠躬。俞家宝又问:“欧吉桑今天做了好多乌冬?”蒸汽后面,露出了满满的一屉屉的面条。
田中:“今天是特别的日子啊。”
特别的日子?日本有好多祭典和宗教节日,俞家宝从来搞不明白,索性就道声多摩,付钱走人。
走去桂月桑的房子途中,他发现镇子里确实热闹了些,鲜见地来了不少外地人,有戴着八副耳钉的青年,三五成群的中年妇女,也有穿着庄重的城里中产。
桂月桑的院子里停着一辆尼桑,一辆捷豹。这里很少有汽车,更少有住客,眼见老太太上下忙活,俞家宝道:“今天有客人啊,真好。”
桂月笑着:“是的,今天是特别的日子嘛。”她把油纸和一罐自己熬的番茄酱交给了俞家宝。
特别的日子?今天用钱买了一碗面,确实蛮特别的,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摸过“钱”这种东西了。
“今天是什么日子?”
“宝君怎么不知道,今天啊,卖面包的日子。”
俞家宝以为自己听错了,卖面包又不是祭拜什么水鬼睡神——所以这些人都是为了面包来的?
他回到庙里,循着烤面包的香气,在石窑炉边找到了野村。炉火烧了七个多小时,从旺盛的狰狞火焰,变成了木炭上橙黄色的暗火。
发酵好的多喜子,扣在了木铲子上,等待被放进炉腔里。这次师父做了100来个大面团,每个接近一公斤的重量,在300度的炉里要烤40分钟左右。
第一炉烤好的六个面包已经在桌上晾着,炉火烤的面包,色泽深棕,由于没有割包,表面有不规则的裂痕,敦厚朴实,别说跟面包店里花团锦簇的软面包不是一个物种,连托面包的盘子都比它体面漂亮得多。
只是烤面包的香气真是太好闻了,温柔的炭火气,穿过了肉体的本能,透进了心底深处。烤肉的香气让人欲望膨胀,而粮食的香气让人安定下来,此时此刻,心怀满足。
俞家宝对面包的滋味好奇极了:“师父,能吃了吗?”
“别急,面包要晾两个小时。卖不完的,便是我俩的粮食。”
俞家宝又颓了,这100多个面包,万一只卖了一半,他们岂不半年都要吃味增汤泡面包干?
野村有条不紊地分批烤面包时,客人已经陆陆续续上山。小庙从来没那么喧闹过,积雪被踏出了几条小道,钟声铛铛不绝于耳,那是客人顺道进堂里敲钟祈福。俞家宝仿佛听见硬币滚入香油钱箱里,叮当作响。
多么让人欣喜的声音啊!俞家宝想,师父这缘化得,真是有声有色,气势磅礴了。
他在炉边也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把面包端进炉腔,一会儿给客人用油纸包装面包。压根儿等不及面包晾凉,在这烤面包的七个小时里,只要面包出炉,就被人购买一空。
一张张挺括的日元,纷纷落进了藤篮里,很快就满了。俞家宝很久没摸过钱,这一摸就停不下来。
他在心里默默计算,这面包有啥啊,就是面粉、水和一点盐,再加上自己不值钱的劳力和师父云淡风轻的作业,竟然能换来那么大的回报,真真暴利行业。难怪师父能当个没用的摇滚大叔!
他的心里燃起了希望,干得更起劲了。到了傍晚时分,已经剩下最后一炉面包,可是依然有人络绎上山,炉前排着一小队。野村逐一跟客人道歉,请他们下周再来。
俞家宝觉得不可思议,最近的城市离这里2小时车程,舟车劳顿跑到这片被人遗忘的穷乡僻壤,就是为了排队都不一定买得到的面包?日本人可真够闲的。这倒是带起了空心村的经济,镇里的旅游和饮食业都兴旺了起来。
野村留下了最后一个面包,然后把人都送走了。
俞家宝本来担心要吃面包到地老天荒,没想到多喜子供不应求,剩下的这个几乎是虎口夺食才留了下来。他不错眼地看着又黑又丑的面包,只觉眼前的宝物发出了万丈光芒。
作者有话说:
哈哈,所以这个故事只能在日本发生。日本人的能折腾和爱排队,真是傲视全球啊。如果在国内,千里迢迢买个糕点什么的绝对会被视为缴智商税,但离奇的是,去到日本后又能随大流去遥远的地方吃碗鳗鱼饭,买个果子甚至喝杯咖啡了,排队也在所不惜。日本就是能让人有处处藏着高人的错觉,这大概是“职人文化”宣传得太成功吧。
第52章 万物生长
天黑了,炉火是庙里唯一的亮光。俞家宝搓搓手:“师父,我们现在把多喜子吃了吧。”
“好。”野村痛快答应了,“面包不能这样吃,去把火腿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