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1!不过据说这些非遗技艺基本上只有传承的匠人们会做,而且已经面临快倒闭,无人传承的地步了。”
“咱就是说,要倒闭,无人传承的原因其实就是在于我们大家不知道这么好看,没有人买。时夏这回宣传到位了,希望这些匠人们看看市场需求,尽快把衣服配饰安排上!”
......
针对于时夏“非遗礼裙”的讨论越来越多,从线下到线上,不一会儿相关词条热度就冲到了热搜榜首。词条里大家开始呼吁关于各类非遗技艺市场的扩大和文化传承,而有很多匠人、商家甚至是官方立马嗅到了这个潮流热度,开始在网上争相宣传售卖自家的非遗产品。
通常来说,各大奖项的举办都会有相应的明星穿搭爆红网络,但绝大部分流程都是明星工作室先买,然后营销号和粉丝跟上宣传,路人入坑。
但时夏这一波完完全全就是路人们的自来水安利,没有买热搜,靠着民众对非遗与时尚融合的认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将自己送到了热搜。
她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仗,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实现了自己和非遗文化传承的共赢。
*
时夏和叶璇音从红毯上走过来,走到陈鹤恺的身边。
陈鹤恺苦笑了一下:“喂喂喂!叶总,时小姐,你们能不能等会再来?都抢我风头了。”
叶璇音挑了挑眉。
“这不是又把风头给你送回来了吗?”
“这能一样吗?”陈鹤恺无奈地歪了一下头。
随后三个人一同进了场。
由于这次金乌奖晚会的座位是按照提名节目排的,在进场之后时夏就和叶璇音、陈鹤恺分开了,她按照地图找到了李导和《理想下的中国》剧组的所在位置,寻了一个较为偏僻的座位,坐了下来。
然而李导看到时夏却主动对她招了招手:“时夏,来来。我们特意给你留了一个位置。”
时夏有些受宠若惊,她连忙坐到了李导指定的位置。
李导来得比较早,方才也刷了一下网上大家对他们剧组能不能获奖的讨论,自然也看到了大家对时夏的讨论。
虽然之前也经常看到时夏上热搜,但这一次的热搜让他格外开心。因为这不仅仅宣传了民族文化,更侧面带起了他的剧组的热度。
他想,如果时夏这样踏踏实实、认真老实的演员能火且继续火下去就好了。
“时夏,今天很漂亮嘛。”李导赞美道,“能将非遗和时尚融合到一起去,很难得,也很值得。”
时夏大方地接受了李导的赞美。
“谢谢您。”
这一次《理想下的中国》剧组得到了很多奖项的提名,有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摄影师、录音师、美术师、音乐师和剪辑师等等,当然也包括他们演员的最佳男女主和最佳男女配。
因此,时夏坐的这一桌,格外大。
在她的身边是最佳女主角周欣嵘和最佳男配角钱明。由于时夏在剧组里的戏份不是很多,所以她和这两个人并不是很熟。几人打了个照面就坐下了。
周欣嵘是个老演员了,她提名过很多次金乌奖,但一次都没有获奖过。即便如此,她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一直在活跃气氛。
她主动和时夏打招呼:“时夏,我之前在片场没有见过你,不过可是听李导多次提过你的名字。下次有机会咱们可要好好对一次戏。”
时夏笑着回应:“其实这个机会马上就要有了。我记得周欣嵘同志下一部戏是《末世》?我也参演了这部剧。”
周欣嵘听到时夏没有喊自己老师,而是喊“同志”眼中闪过一丝惊奇。
“你喊我同志?”
时夏一愣。
周欣嵘不喜欢自己喊“同志”吗?
“喊前辈?”她试探性问道。
李导也瞧见了两人,于是道:“欣嵘啊,小时就是这个性格。见谁都喊同志,格外亲切。”
“可不是说嘛!”周欣嵘笑开了话,“时夏,你别在意,不用喊我‘前辈’。我刚刚只是觉得这个称呼大家用得比较少,有点新奇。”
一旁的钱明听到后打圆场:“是啊。喊‘同志’多符合咱们的剧呀!我建议,咱们今晚就互称‘同志’好了,等会若是获奖了,也喊‘同志’,亲切,还能做到宣传作用。”
钱明的话深得李导心,他非常支持这一做法。
“来来来,大家把自己准备好的获奖词,譬如里面的‘各位老师’、‘同行’之类的都改改,改成‘同志’。”
见周欣嵘没有动,钱明打趣地问道:“周欣嵘同志,你怎么不合群?不听从组织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