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崽子也来看过一次,但停留时间不长,这还是康熙的意思,说小崽子好不容易身子好了,万一再被过了病气便是真的有违孝道了,只令胤禛这些子女们侍疾就是。
这么折腾着就到了康熙四十四年,眼看着德妃的病症还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康熙索性下旨让十四阿哥提前与十三阿哥前后脚成婚,也有冲喜的那么点意思。
于是时不时来永和宫侍疾的人又多了十三福晋和十四福晋,胤禛总算是能腾出一些时间处理公务;至于本该在这一年进入四贝勒府的两个穿越女,因为胤禛的忙碌和德妃的病情,又失了机会,听闻一个成了太子的庶福晋,一个成了老八的侧福晋,真正的神发展。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德妃的头疾并没有起色,反倒是因着病情她的脾性越来越暴躁,动辄打骂奴才还是小事,有几次甚至对几个儿媳动手,康熙听闻之后,道功臣之女嫁入皇家并不是要给婆母搓磨的,下旨免了四福晋几人的日日侍疾,让她们还是按着初一、十五进宫请安的规矩来,这两日侍疾便可。
德妃的失宠和她所有筹谋已成败局,再翻不起一点风浪了。
宫里的事情告一段落,府里也还安宁,涂一一倒有些不适应这样清闲的日子了;清点了一遍手里的嫁妆银子,还有弘晖给她的那些分红,可谓是资财丰厚,看来她一直想着的那件事也可以做了。
请了九福晋和十福晋过府,闺蜜三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在京城先开几家医馆和药堂;三人都是不差银子的,还有如今老九和老十的生意也经营得风生水起,这三个妯娌加闺蜜若是想做这件事,还真是要银子有银子,要人脉有人脉。
涂一一开医馆的目的也不是赚银子,她自己的医术精湛,便想着通过自己的医馆和药堂救济那些百姓,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可以合理解释她的医术,还可以提高此方小世界的医学发展,也算是她为小世界做一点贡献;九福晋和十福晋自然也乐意这样做,不说她们不缺银子,就是这样做之后得来的声誉也对她们自己和爷们儿有益。
都商议好之后,涂一一进宫去见了太后和苏麻喇姑,与她们说起这件事,她想拉着两位老人家一起做这件事;并不是为了她们的银子,只要有两位老人家的名头,又能给她们找点事情做,让她们不至于长日寂寥,最重要的有了两位老人家的参与,在民间也能提高皇室女眷的声誉,康熙那里也好说得通,免得这位帝王又疑心到夺嫡上。
果然,太后与苏麻喇姑听了很是意动,不赚百姓的银子,还能叫百姓们可以找到安心的看病的地方,这是好事啊。
太后当即叫人请康熙过来,她与皇帝说了这件事,道她们这些深宫妇人也不知还有多少日子,这一辈子她享受了皇帝的孝顺和万民的供奉,若能做一些回馈万民的事,也算她为皇家尽一点心力,心里也会觉得无愧于万民。
听闻这是四福晋的主意,九福晋和十福晋也一起参与,康熙便问了四福晋为何要这样做,还问她可知晓这样做下去,又累又费银子不说,若是遇到那种救治不好的病人,她们还容易被骂。
涂一一说了自己的想法,说了她通过与官家女眷们来往时发现的事情,比如自古人们就喜欢表亲结亲,可是这样有亲缘关系的人结亲很容易生出的孩子早夭,或者就是有其他病症活不长,只不过这些人家都是私下悄悄处置了。
再比如很多人家,尤其是权贵人家的孩子都成亲早,但是他们自己的身子其实还没有发育好,导致生出来的孩子也容易早夭;还有很多女子有了病症不便求医,富庶之家还好,可以请大夫到府里诊治,百姓人家却只是粗略问过大夫就乱吃药,造成很多女子早逝。
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只不过都不被人们注意;如今大清已经平定内乱,正是举国发展国力的时候,男人们在朝堂办事,她们这些皇家女眷既然享受了百姓的供奉,也看到了这些问题,不如尽些自己的能力,既可以为百姓做些实事,也算是积德行善。
康熙一边听一边出神,他自然想到了自己早些年失去的那些个孩子,可不是么,那时候仁孝皇后和荣妃几人都是十四、五岁就生孩子,难怪先前的几个孩子都保不住,倒是后面再出生的孩子都健康活下来了,可见四福晋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再听完她详细讲了计划,不只要开设医馆,她的医馆还是专为妇人和稚童开设,里面会有各种安防布置,可以确保女子来求医时的隐私;甚至她还要设立可供病人住下来治病的客房,想的很是周到;最重要的是她还大胆提出要教授女子学医和护理病人的知识,这样一来,既能让女子放心看病,还能给一些女子教授学识,让她们日后也可以赚银子养活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