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建筑(5)

钱宁不回头,亨利继续讲:“你穿成这样来这里做什么?有无遭白眼?还是耀姨教你的,做出勤俭的好模样,被拍了爸爸看到会夸。”

钱宁这才扭了扭头,皱着眉问,“我就不能是喜欢这身衣服和这个包?”她想起什么似的,眼波流动,“我爱怎么穿怎么穿。你和你的同学们看上去才可笑。那么爱靓,冻死你们!”她又舔舔嘴唇,“再说了,这里不是G城,没人拍我。”

这话倒也不尽然。伦敦有中文报纸,果真很小概率被他们拍到,不出一个礼拜,就会被G城八卦媒体转载。

“知道啦。你是体验派,或者你神经病。明明一个月零花钱比我多一万,住切尔西的古董房。外人哪知爸爸最疼你。”亨利嘀咕着,半是方言半是英文,“还有,我们穿的哪里可笑?可笑你还不是注意到了我们。绅士吧?讲真,你来这里干嘛?约会?不像。以你的德行……不会是面试吧?”

“是又怎样?”钱宁扬眉看向亨利。

亨利眼神古怪,竟没再还嘴。他拽了一下钱宁,钱宁不耐烦地停下来,看着他。

“来英国这么久,就算不见我,怎也不去见陈叔?我给你写过一封信,你没回。我妈知我这么贱,一定打我。幸亏我还没贱到给你打电话。”亨利好似越讲越委屈,钱宁别开头,装没听到。

亨利下一个动作,从口袋里摸出烟盒来,拿起一根,慢悠悠点上,吸了一口,问,“建筑史好不好玩?”

钱宁不知道亨利什么时候学会了抽烟,看样子还很熟练。“好玩。你也学的呀。”她爽快答道,难得给了亨利一个笑脸,声音也变温柔,“画图做工好不好玩?”

“嗯。”亨利弹了弹烟灰,“刚刚那个金毛,记得不,叫狄兰.本廷克的,他也读建筑。有他跟我一起煎熬,放心吧。……晚上过来?”

钱宁望着别处,思考着,她也看到了自己要等的巴士,于是耸耸肩,“再讲啦,巴士来了,我得走了。”

她话未落音,就朝双层巴士匆匆跑了过去,身后传来亨利的笑声,“什么再讲,就今晚!辛德瑞拉,你不会打车啊?装什么装……”

第3章

红色双层巴士在切尔西区的一个巴士站晃晃悠悠停下。

钱宁挎着包,脚步轻盈地下了车。路面湿漉,冷风呼呼灌来。离天黑尚早,已有诸多彩灯亮起。

亨利嘴里的“切尔西古董房”就在不远处。

这一带尽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维多利亚风格并非一种统一的风格,宽泛地指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盛行的建筑风格。这样的建筑,在国内的北京、上海、G城等也都有代表作品。

这一处的维多利亚风格,其实是其支派,安妮女王风格。19世纪后期,建筑师们厌倦了尖顶拱门与繁复图案,转而开始研究17世纪初安妮女王时期的农舍与庄园。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诺曼.肖将一些荷兰元素融入,推广了荷兰式的山墙。安妮女王风格还经常采用华丽的红砖,凸窗,窗户与木制品则会被漆成乳白色。

钱宁走进一幢六层的红砖建筑,它兴建于一个多世纪前,如今是一幢公寓楼,她住在一楼。

一进门,钱宁就闻到了叉烧的香味。

屋里正在放靖雯的新歌。

“我像是一颗棋子

来去全不由自己

举手无回

你从不曾犹豫

我却受控在你手里”

跟着靖雯一起哼的还有一个明媚的女声。

钱宁在门廊脱了外套、换了鞋,把包挂在墙上的东方式的红木架上。然后她捡起门口的信件,一边看一边朝里面走去。

屋里的装修布置是混搭风,但中国风占据主流。房东是一个喜爱中国艺术的英国艺术品收藏家。屋内种种,钱宁搬来后几乎没做过改动。

其实这几年,伦敦西区的富人们正以东方风情的室内装修为时髦。不仅伦敦西区,曼哈顿也一样。

“又吃叉烧饭啊。”钱宁把信丢到客厅的楠木桌上,转进厨房,洗手帮忙。

蒋舒宜停止了哼歌,转过头来,眉眼带笑,“不然你一会别吃。”

这位短发美人是G城零售大王蒋家的三女儿,与钱宁自小便是闺中密友。她模样俏丽,打扮前卫,跟钱宁同岁,在皇家音乐学院读作曲三年级,住在这幢公寓楼的三楼。

二人平日各有阿姨照顾,最近新年,她们都给阿姨们放了假。

“那怎么行,你做的叉烧饭怎吃也不腻。”钱宁拿出一个沙拉碗,开始洗生菜。

蒋舒宜得意地继续跟着靖雯哼歌,没哼两句,又问,“面试怎么样?”

“还不错。不过一周后才能收到答复。”然后钱宁主动讲起在新白马酒店门口巧遇五弟亨利的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