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时,李治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了,但他和他爸李世民一样,有李家遗传的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叫风疾。一旦发病,头晕目眩,处理不了朝政。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难道再扶出一个大舅子来和他分享?
“李治不愿意,他更相信老婆,小夫妻嘛,老婆的就还是他自己的,所以他选择让武则天帮忙,武则天前期就参与了朝政,展露出理政才能,又有经验,她就这样登上了政治的主舞台。在这之前,可能她根本没想过能当皇帝。
“当时朝廷里啊,因为前面一波政治清洗,留下的都是支持这对夫妻的新官员,这也成为武则天之后能与李治共权,并最终夺权的基础。
“常常有人会问,武则天为什么不立太平公主,或者其他女人,而只在儿子和侄子间选择继承人?因为,在当时社会,像武则天这样有意愿也有相应能力,还正好有机会的女性,很少,几乎没有。如果不是李治和她最开始的利益捆绑,如果不是李治之后退居二线,武则天都没法很平稳地去体验最高权力。
“所以说,武则天的崛起,是由于她在最初与李治是利益共同体,后来又得到李治让权,这个过程,伴随着关陇集团等门阀世家的力量消减,伴随着科举新兴地主阶层的上升,尤其是后者,他们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稳定地分割前者的权力,愿意短暂接受英明的女皇帝的统治,但也只能到此为止。
“因为武则天权力来源是李治,他们把武则天掌管天下这件事,看作是她代行儿子的权力,而不全然把她当做独立的女皇帝看。武则天的当朝大臣,除了武家人,其他比如大家熟知的国老狄仁杰、曾经是武则天心腹的李义府的儿子李湛,以及武则天亲手提拔的崔玄暐,都支持她立子,他们是武则天的支持者,但也依旧是李唐的支持者。
“到武则天晚年,由于她专宠张氏兄弟,导致二张乱政,又迟迟不传位李显,这些李唐的支持者唯恐有变,就最终谋划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下台了。”
……
陈耕砚从“贞观之治”开始讲起,娓娓道来,先解释了武则天为何能当上皇帝,之后又开始细述武则天的家世、家庭变故、进宫原因、姓名由来等。
“……17岁的武则天,我们肯定不能叫她武则天。甚至武则天整个生命里,她都不知道自己叫武则天。
“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武则天晚年退位后,她的儿子,新皇帝唐中宗李显给她的尊号是‘则天大圣皇帝’,她过世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时,又追尊她‘则天顺圣皇后’。
“则天,意为取则于天,可见无论是她的儿子,还是唐朝的后代皇帝,都对她评价极高。但自唐到清,历史上都称呼她武后,或武才人、武昭仪,直到近代,出于对这位独一无二的女皇帝的尊崇,有人使用了她霸气的‘则天’尊号称呼她,最后才成为我们现在约定俗成的武则天。
“刚刚我们也听到,小姑娘自称是武媚娘。这个名字想必看过电视剧的大家都很熟悉,是武则天刚进宫时,唐太宗赐的,来源是隋朝时就流行的一首叫《武媚娘》的曲子。因为是皇帝赐名,所以无论她之前叫什么名字,都改叫武媚娘了。……”
陈耕砚讲到这里,看了看武媚娘手底下的书卷,细白宣纸上,她正另起一列,写下“卷四”两字。
仅仅40分钟,她竟已将《女则》第二、三卷默写完成。
分明叫“女则”,但书卷整体字迹却不似女子惯常的清隽,显出笔走龙蛇的气势。
看着看着,原本准备讲飞白书历史,及唐时飞白书是如何流行的陈耕砚突然愣了愣。
他的这个停顿,也让之前沉浸在他讲述中的观众突然发现了什么。
云容山咸鱼直播间。
【卧槽……你们注意到没有,女皇笔没停过】
【好可怕,真的好可怕……】
【向大佬献上膝盖orz】
【她说了要写字,没停过不是很正常?你们在说什么啊?】
【前面的你再仔细看看……】
【她视线一直在纸上,没往外面看过!我从刚刚就在注意了!纸下面也没有提示的。】
【所以,这是默写?!】
【前面这一大篇都是默写出来的?】
【不止如此,我刚一直在看字,她一个错别字都写过】
【???】
【!!!】
【这真的是17岁?】
【教授们组团喊我们过来,是想卷我们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