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司将最后一个碗放在碗架上,擦了擦手,转过身来,勾了勾嘴角,但脸上并没有明显笑意。
“……体验生活?”姜漫漫只能想到这个理由。
“身无分文。”顾景司却呵笑道。
“啊这……”姜漫漫不知道怎么接话。
这事虽然很离谱,但她对顾景司的过往并不好奇,也不是很想听他的回忆录。
她觉得,如有必要,他应该把这种经历说给他粉丝听,比如在某名导电影里演一位底层小人物,然后宣发时说起这段过往,让粉丝纷纷感动解囊,来个叫好又叫座。
但顾景司并没有再提起他在H国打拼之事,而是道:“我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这里。厨房这块地,就是原来的我的卧室。”
“哦……”
“当时,这里的孩子都歧视我,因为我和妈妈住,没有爸爸。只有一个小姑娘愿意和我玩,但她很笨。”
这事姜漫漫听羊婶说过,那小女孩没妈妈,所以同病相怜,对“没爸爸”的顾景司有好感。
估计顾景司的爸爸来接人时,小女孩都会感觉到被背叛的孤独。
“你的做菜手艺,是祖传的吧?”
顾景司却又突然跳了话题。
“算是吧,我爸爸厨艺不错,进城后先是在一个小饭店打工,然后就自己开了家饺子馆,也卖其他盖浇饭面什么的。口碑还不错。”
“后来那个小姑娘进城了。住在县城一个老小区里,我俩住对门。”
“哦……”
姜漫漫不明白顾景司怎么又跳话题。但她微皱了皱眉,隐隐感觉哪里不太对。
听羊婶说,顾景司的爸爸当时已经生意成功,出手很是阔绰,这样的人怎么还会和家人一起住在老小区。
“小姑娘的爸爸,在小区门口租了个门面,开饺子馆。”
“诶?”
姜漫漫忽然愣住了。
第80章
家还在山里的时候,姜漫漫年纪小,已经没什么印象。
但和爸爸奶奶一起进城后,她已有记忆,尤其记得对门住了个特别漂亮的阿姨,还有同样特别漂亮的小哥哥。
可能小孩子天然就喜欢漂亮的人和物,每次遇到对面门开,她就要多看几眼。
她记得爸爸好像和阿姨认识,偶尔会和她说会儿话,或去帮忙换换灯泡修修水电。
她每次都会跟着去,阿姨就会招待她吃好吃的糖果。
那小哥哥和阿姨性格很像,都不怎么爱笑,不怎么爱说话,而她大概是贪恋人家美色,常厚着脸皮去找他玩,省下零食送给他吃。
她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两家人变成一家人,那样她和小哥哥就都有爸爸妈妈了,小哥哥也会变成她真正的哥哥。
她还把这个愿望说给奶奶和爸爸听,希望他们努努力,结果奶奶听了笑,爸爸则生气了,让她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
但这家人的结局却不怎么好。
有一天她回家,突然发现对面来了好多人,她张望了眼,什么都看不见。
但之后,那漂亮的阿姨和小哥哥都不见了,而在楼幢附近,她则常常听见有人聊天,说一些话,什么“小三”、“想不开”、“可怜”。
再稍微长大一些后,她才明白这些话里的意思,知道阿姨轻生了,那小哥哥,大概率是被其他亲戚接走,或者进孤儿院了。
之后她便很少想这些事,偶尔突然记起,只是祝福那小哥哥一切顺利。
顾景司说的事,她乍听只想说“好巧”,但很快又察觉,巧合不足以解释。
因为他说,小区原来是一片桂花林,建小区后花坛还保留了一棵大桂花树,小区外的行道树也都是桂树。小区名字因此叫桂园小区。
她记得她住的房子,和他同楼幢,同单元,相邻的房号,小区门口也有老桂花树,但她住的小区名字叫做,桂花小区。
桂园小区在C市,桂花小区却在D市。
他们的记忆,在细节处几乎吻合,却又在大处完全不同。
这倒是能解释,因为她是穿书,所以和顾景司的经历并不一致,应该是原主小时候,和顾景司早就认识。
但……若是如此,这并不是女配该有的设定,原著中也没有讲到过。
倒是讲过,顾景司和苏璨星小时曾在顾家的晚宴上,有过一面之缘。
“所以,我们之前,认识?”姜漫漫指指两人。
她当然不可能透露自己穿书的身份。
“你也不记得我?”顾景司却问。
也?他之前是忘了这些,也忘了和原主间发生的事?
昨晚的头痛,是他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