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颇受大众欢迎,也为了推广传统文化,唐乐研究中心内设有小型博物馆,提前预约就可以进行参观,并体验相关乐器。
这才是姜漫漫选择这里的原因。
由于年代久远,虽然乐器名称仍为琵琶、筝等,但唐时的形制与现代并不相同。
比如,唐时流行的是五弦琵琶,而现代琵琶是四弦的;唐代流行的是十三弦筝,现代标准古筝却是二十一弦。
随便走进一家民乐乐器店,即便武媚娘演奏技艺再高超,也只能铩羽而归。
跟着指示牌,两人来到唐乐博物馆。
说是博物馆,更像是从唐乐研究中心中开辟的两层小楼,展位并不算精致,但满满都是干货。
平日的下午,除了门口的年轻管理员,馆内几乎没什么人。
由于相对比较小众,此前来参观的多是学校学生,以及对此感兴趣的人士,所以供展览和使用的乐器保存也都比较完好。
笙、曲项琵琶、箜篌、圆阮、十三弦筝、筚篥、羯鼓……
一件件从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唐代乐器,就这样静静的放置在一个古朴展台上,旁边是演奏手法的简单说明和使用提醒,还附有消毒用具。
唐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中的高峰。
而唐乐的发展,其基础是唐时的民族融合和经济繁荣,盛在唐玄宗时期。
这位极富音乐才华,知音律爱法曲的皇帝,曾在梨园亲自教授乐工,使“梨园”成为后世戏曲界的代名词,也使教坊各有所司,真正发展起来,如内教坊擅雅乐,左教坊擅舞,右教坊擅歌。
不过,昨晚看到武媚娘如此爱好此道,姜漫漫不禁怀疑,唐玄宗对音乐的热爱,其实是从他这位奶奶这里继承的。
武媚娘每件乐器都拿起来试了试,又摇摇头。
“很一般,只有这个笙勉强能用,但我不太会。”
她又指了指其中一个标有五弦直项琵琶的空位,“这个五弦琵琶应该是我最擅长的,但不在。”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姜漫漫也不想跑空,便问了一旁的管理员。
“五弦琵琶?”
管理小哥从申论上抬起头来,有些惊讶,但还是回答,“那个被舞剧社借走了,当道具,他们下午有演出。”
“这样啊。”那就没办法了。姜漫漫很是可惜。
也许是她的表情过于失落,让管理小哥也觉得有些可怜,他打开手机看了看时间,又道,“他们说好演出结束就还回来,快4点了,应该也结束了,我帮你问问吧。”
“谢谢!”姜漫漫忙不迭感谢。
没过多久,一个年约五十,但姿容优雅的女老师抱着一把五弦琵琶走进门。
管理小哥看见,连忙站起来去接她手里的琵琶,“郑老师,您怎么亲自来了?”
“怎么,我还有托人来的?”女老师笑笑,“他们演出完说要聚聚,我晚上家里还有事,得先回去,听说这里催着要,就顺路送过来。”
女老师看到姜漫漫和武媚娘,知道是她们两个要,以为是两位热爱唐乐的同学,冲她们点头笑了笑,便与管理小哥道别。
武媚娘从管理小哥手里接过琵琶,立刻上手试了试音。
“诶?是准的。”
刚刚她试了那么多乐器,几乎没有到手音准的。
这把琵琶质量和之前那些差不多,谈不上多好,但音竟然是准的,这让她有些惊讶。
她又接连试了其他弦,只稍有误差,便快速动手调了,而后重新弹奏了一段。
是《霓裳羽衣曲》开头一段。
武媚娘昨天一晚上都痴迷于这曲子,大半已熟记于心,这会儿都没去看姜漫漫正拿出来的曲谱。
博物馆里的气息总是沉郁安稳,姜漫漫听着这突然响起的急促铮然的古典乐声,有种它唰啦破开历史泛黄纸页的感觉。
她在展台旁找了个位置放置曲谱,接着便拿出无人机,准备拍下这一瞬间。
其实越来越多的时候,姜漫漫发现,她直播这些从历史中走出的人物,不是为了完成系统的直播任务,也不是为了得到赞赏值,而是想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
观众都以为是剧本,她也无法证明他们是本人,证明他们所写所作,都是那个时代的真相,但,当看到嬴政的形象经由技术被保留在虚拟现实之中,当看到大家都为他扼腕赞叹,并通过他更加了解那些被尘封的历史时,她发现自己做的这些并非没有意义。
无论真假,这些影像都可以继续保存下去,成为大家对历史或浪漫或残酷的想象中的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