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仲越显然精通此道,他将皮鞣制成的工具包打开,长短刀取出来,顺着牛的筋骨纹理下刀,很快将牛切分出来。
农户家早已围上里三层外三层了。
猪肉要三四十文钱一斤,牛肉都是老死的黄牛水牛,肉质粗糙,卖不上价,只十多二十文便能称一斤,还能搭些下水回去开荤,对常年连白面粳米都吃不上的农户来说,显然划算多了。
找许仲越帮忙的农户和他相熟,这回许仲越半是帮忙,只收了一点辛苦钱,因此农户留了一大块肚子肉,一定让许仲越拿回去吃。
可天气甚热,这牛肚子若带回家去,指定是臭了,宋时安眼珠一转,取出一包随身带的卤料,又问农户们要了些山楂干,索性把一整块牛肚子都卤好了带进山里吃。
许仲越和他说过,山里有猎户住的屋子,他但凡进山,都会住上十天半个月,打到足够的猎物才下山。
那卤好的牛肚子当干粮,打猎时吃上几口就很舒服了。
农户闻着那卤料的香气,听宋时安说,借了厨房和柴火,卤料便不收他们的钱,保准帮他们把自家留着吃的牛肉炖的烂烂香香的,哪儿有不乐意的道理。
宋时安在厨房忙活,许仲越本想给他打下手,但农户一家又拿了两大筒好米酒,拉着许仲越喝酒侃大山,宋时安给自家夫婿面子,摆摆手说:“去吧去吧,我忙的过来!”
许仲越还有些恋恋不舍的,已经被农户家几个年纪相仿的汉子拉了出去。
宋时安浑不在意,等牛肉和牛肚切花下锅后,他便在门槛外坐下。
这家农户有个小孙女,才八九岁大,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十分可爱,进门时宋时安给她塞了一把桃脯吃。
这会儿宋时安刚要打盹,突见小姑娘哭着往厨房跑,一面跑一面哆嗦。
“蛇,蛇!”
--------------------
第二十四章
宋时安不甚怕蛇,只担心别是进来了毒蛇咬人一口不是玩的,他忙看过去,原来是农户邻居家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用树枝挑着一条黄鳝吓唬小孙女。
小孙女眼泪都吓出来了,可怜巴巴的。宋时安不惯着男孩,三两步走过去,将那条黄鳝掐在手里。
“这是黄鳝,并不是蛇。干嘛拿这东西吓唬妹妹?妹妹都吓哭了,你应该怎么办?”
矮墩墩的小汉子被宋时安训得一愣一愣的,手攥着衣裳角都出汗了。
小孙女从宋时安身后探出头来,很新奇地看着小汉子。她长这么大了,总是被邻居家的小汉子欺负,拉辫子啊,弄假蛇啊,还是头一遭有人给她撑腰来着。
“你……你别哭了,我……我不欺负你了还不行吗?”
小孙女抿了抿肉嘟嘟的小嘴唇,点点头:“虎子哥,那你不能反悔,不能再抓虫子吓唬我!”
“反悔我是小狗儿!我娘从镇上给我买的小泥人,我、我明日也送给你,给你赔不是!”
宋时安见隔壁小男孩立刻认错,不是耍横捣乱的坏孩子,两个孩子很快和好了,他这才满意一笑,蹲下身对他俩说:“做汉子的该护着姑娘才是,好了,知错能改都是好孩子,我用这条黄鳝做好吃的给你们吃,如何?”
说到黄鳝做吃食,宋时安突然想起什么,忙问小汉子:“这黄鳝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他问到小孩子最擅长的地方,小汉子忙说:“水田的渠里到处都是,泥鳅黄鳝水蛇多着呢!”
一听到水蛇,小孙女又哆嗦起来,揪着宋时安手臂把小小的身子藏起来。
宋时安沉吟,“多弄些黄鳝,就能做鳝丝面了。”
小男孩追问:“阿嬷,鳝丝面是什么?用黄鳝做的吗?好吃吗?我爹娘都说,黄鳝又腥又苦,肉又少,没什么吃头的!”
小孩子称呼成过亲的夫郎,通常会叫阿嬷来着,这称呼对于宋时安来说,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喊刚进大学的少女阿姨一样,尊重归尊重,听起来挺难受的。
当地就这个风气,他也无可奈何,只能适应了。
黄鳝泥鳅这类东西,想要做的好吃必须下重料,否则一股土腥味很难入口。但江城一度非常流行吃鳝丝面,宋时安挨个吃过,面馆大多藏在农贸市场、老小区里,一碗面三十八九到五十块不等,苍蝇馆子卖出商贸中心的价钱,食客仍是络绎不绝。
“我自然有法子做的好吃,你若不信,再给我捉几条黄鳝来试试!”
七八岁的孩子正贪玩,哪怕没有宋时安的激将法,也经常在水田里捞黄鳝玩,听他这样一说,小汉子头也不回的跑了。
等他的空档,宋时安掏了五个铜钱,找农户家的媳妇买些白面,先把面条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