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户夫郎家的连锁面馆(38)

她用细细的棉线从上到下,将宋时安面上的汗毛绞得干干净净,这面庞便如剥了壳的鸡蛋一般嫩。

只是宋时安的皮肤较为敏感,绞完立刻发红,柳姨妈忙拿了井水浸过的帕子给他敷面。

“好嫩的皮肤,等成了亲,那汉子不知该喜欢成什么样子啊!”张婶叹道,宋时安立刻涨红了脸,急的柳姨妈忙说:“快别再红了,可不能红成猴儿屁股啊。”

宋时安窘得手不知往哪儿搁好。

好在喜娘和柳姨妈都赶着吉日送他上轿,不和他多开玩笑了,柳姨妈继续帮他敷脸,张婶用一把桃木梳给他梳通长发,一面梳,一面念道:“一梳白头到老,二梳子孙满堂,三梳富贵吉祥……”(引用)

哥儿出嫁的妆面比姑娘家的要简单一些,张婶只把宋时安的长发梳顺,扎了个高马尾,又把一副通草花做的大红芙蓉冠戴在他头上,因他肤色雪白,索性省去了水粉,只用胭脂将宋时安的唇细细勾画,再盖上大红的盖头。

院子门开着,找左邻右舍借的桌上摆了瓜子干果,此刻已经有许多邻居过来,一面嗑瓜子一面热热闹闹的给他送嫁。

孙叔瞅着时辰,嚷道:“吉时已到,赶紧入轿罢!”

一面说,他一面点燃了早就挂好的鞭炮,瞬间只听噼啪声震耳欲聋,宋时安盖上盖头已经不能看路,被喜娘和柳姨妈稳稳的扶着,坐进轿子里。

人家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他一个大小伙子上花轿,也是头一遭呢!

--------------------

第十九章

许仲越骑着高头大马来迎亲的样子,宋时安盖着盖头并没看见。

高大俊朗的男人今日一身红衣,长发束得整齐,端的是眉如墨画,鬓似刀裁,一张笑意满满的潘安面,路上惹来了无数目光。

他在水磨坊巷子孤身一人住着,远近的人都知道他无父无母,夫郎嫁过去不必伺候公婆,他还能挣钱,只是成亲场面上难免冷清些。

没想到许仲越提前把救过他性命的渔夫老刘头一家接了过来,请他们暂代尊长位操持。

那老刘头每逢过年都能收着许仲越送去的一整头猎来的黄羊、野山鸡、兔子肉和大封的红包,早就把许仲越当成半个儿子看待,儿子成亲,他乐得早早赶过来,还准备了许多铜钱,许仲越一接上花轿,迎亲的唢呐一响,敲锣打鼓的队伍中,便站着两个乐呵呵的刘家汉子,往人群里撒铜钱。

一路都有人追着迎亲的队伍走,一边接喜钱一边嚷嚷吉利话,场面热闹得不得了。

屠户家早早就把院门打开,门外的树上都挂了红彩纸,檐下是大红双喜的灯笼,拼成长条的桌上陆续上冷菜,厨房里除了提前准备好的猪肉,还有老刘头一家带来的好几大篓子鲜鱼。

十条街外的邻居们都过来了,给了贺仪便三三两两凑一起嗑瓜子吃花生,等着吃流水大席。

宋时安坐在花轿里,紧张得出了一身薄汗,盖脸的帕子一晃一晃的,终于停下来时,轿帘被掀开,从外面伸进来一只修长白净的大手。

他还手足无措着,那手便穿过了他的腋下,紧紧扣着他的背,另一只手挽着他两膝,轻轻松松把宋时安从花轿里抱了出来。

宋时安骨架子虽纤细,身量在双儿里算高挑的,新夫郎从花轿出来脚不能沾地,许仲越轻轻松松抱着他从巷口走进院子,稳稳当当的抱进了正屋。

主持婚事的长者看一眼漏刻,高声说:“吉时已到,新人拜堂!”

全福人周家、杨家夫郎搀着宋时安面向高堂之上,许仲越无父无母,那边只放了个空白的牌位,柳姨妈早早帮宋时安把母亲柳氏的牌位准备好,父亲那儿索性空着,等“一拜天地”,两人对着天地拜了一拜,“二拜高堂”,又对着牌位深深拜了下去。

“夫妻对拜——”

宋时安深深的弓下身,那红盖头在他脸上微微飘动,将尖尖的下巴和两片涂了胭脂的唇露出来,小小一点,精致美艳。

“礼成,送入洞房!”长者的声音越发高兴,新人牵着一根红绸进新房,吃过酒席好闹洞房,一场婚礼的重头戏就要到了。

婚服的裙摆极长,比宋时安平时穿的袍子繁复许多,拜堂现场又嘈杂得厉害,他耳边嗡嗡的,一不留神踩着裙摆踉跄一步,唇印在许仲越后背上。

许仲越回头一看,干脆背对着他蹲下,又把他驮在背上。

嘴里含着大红枣的小孩儿笑嘻嘻嚷嚷:“背媳妇、背媳妇,猪八戒背媳妇咯!”

宋时安两条腿被许仲越挽在臂膀里,汉子一起身,他整个人都朝男人后背倒了过去,他忙不迭的挺起腰杆,和汉子拉开距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