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上血迹也没什么。
可能是不当心割到了。
可是一连好几天,他总能在垃圾桶里发现新的玻璃渣。
带血的玻璃渣。
并且她突然变得没有生气般,脾气更加暴躁, 发火更是寻常。
对他也有着异乎寻常的苛责。
做了她的财务总监,又要做她的人生管家, 郗雾终于发现谈个恋爱一点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司洛林也不是个一味受气包的性格。
于是, 他们突然吵架很频繁。
而每一次都是在画室。
他觉得她该好好休息一阵。
至少不能在画室继续待着。
郗雾最终不情不愿地妥协,被司洛林拉去参加世音的“传统文化”。
他们选了欧洲站,而今年欧洲站的地点是英国。
这次旅行被叫作学术交流或许更加合适,因为主要地点在世音的合作友校威斯敏斯特大学, 所以住所也直接安排在威敏的哈罗校区。
有大块草坪,远离市中心, 非常安静, 郗雾出乎预料很满意这趟旅行。
宿舍是旅馆式的,独立卧室, 房型多样,男女混宿。
选择欧洲站的学生比较多,林林总总一百多个,所以带队老师分成了几个小组。
郗雾和司洛林没在一组,同组的几个女生她都不认识,比如说一个叫谈颂的高马尾女生。
她们组一共七个人,两个男生,他们自成一组,而宿舍刚好两人一间,谈颂和比娜一间,没人和郗雾一起,她刚好住单人间,也乐得自在。
解散之前,老师定了一个集合时间。
他们组约着去逛威敏的校区,在小组群里一呼“百”应。完全无视了带队老师反复强调的Friday night。
郗雾看着群消息,讨论太热烈了,她就没直接在群里说自己不去,免得破坏气氛。
关了机之后又把随身的画册拿出来,细化一周来记录在册的灵感。
很多人对艺术有误解,觉得很多一鸣惊人的作品都是凭空出现的。
其实不是的,都是积累,灵感是会凭空出现,也会随着情绪随遇而安地迸发,但也都是因为有积累的前提。
所谓的天赋其实是思考能力对积累库的转化率。
转化为自己东西的转化率。
转化率越高、信念越坚定,那么风格便越独特,也就是所谓的天赋异禀。
让自己够独立,以区别于平庸的大多数。那么哪怕天生平庸,也能在时间推移下成为天赋异禀。
所以身边很多人说她是天才,她自我其实感觉不到有什么区别,她只是天生就能用线条与块面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表现出来,注解一些自己叛逆的想法。
只是外界反馈给了她“震撼”。
她其实也蛮震撼的。
明明是平平无奇的垃圾。
就像眼前这幅。
她随手撕了扔进垃圾桶。
她前几天开通了ins,偶尔同步一些微博上发过的手稿上去。
总能收获无数欧美粉丝的夸奖。
诸如“司九天才”、“怎么会又进步了”、“技法明显更成熟了”等等的言论,她觉得不大真实。
粉丝滤镜太厚。
他们很喜欢。
一些拍卖公司甚至给她发邮件,问刚刚那个作品可不可以提供给拍卖平台。
郗雾皱眉,回绝了。
她大概应该请一位职业经理人帮她解决这一切,但她懒得。
因为那张手稿明明就是垃圾。
怎么会有人愿意买?
不是她对自己不自信,是她忽然搞不清过来买画的是因为她的名声,还是真的奔着作品而来。
可能是她现在不缺钱了,所以对“艺术交易”分外敏感,她比之前更加不想进行前一种交易,因为会让她感到一阵窒息。
小组活动也没去。
卧室空间很狭小,以至于把“折叠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但郗雾不喜欢狭小的空间,这让她本就不舒适的心情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尤其这几天伦敦一直阴雨连绵,便有一种中世纪的黑色哥特感。
带队老师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说是学校在这栋宿舍楼附近修建一幢新楼,人来人往更加复杂,以至于近来色狼偷晾着的女士内衣这种事情更加频发,虽然只在这里度过三天两夜,但也让女同学们记得锁好门窗。
第不知道多少次把纸撕下来丢在地板上,她咚一声赤脚踩下地,踢翻了垃圾桶。
胸口微微起伏。
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卧室只有一扇外开下悬窗,百叶窗帘拉到窗户的拦腰位置,郗雾透过玻璃,看到外面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在阴雨天中,水汽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