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阙辞(121)

最近酒楼招了新的厨子和茶博士,我看没那么忙了,想请假去扫个墓,顺便去老家把我娘接来京城。”

“真是好孝顺呢。”

灵夙强行捧场。

正在喝汤的崇明差点喷出来。

灵夙瞪他一眼,暗含警告,又对姜川道:“说重点。”

“噢噢,好。”

姜川喝了口茶水,说书先生一般抑扬顿挫诉说了他在丛鱼山的所见所闻。

“这丛鱼山是一处连绵千里的山脉,地势险峻,草木茂密,就像迷宫一样,没有向导很容易在山间迷路,因此也是逃犯和山贼最喜欢盘踞的地方。

我第一次陪我娘去丛鱼山扫墓的时候才七岁,年纪小走得慢,拖累了我娘,天快黑了我们都没走出去,后来又在一片林子里碰上了鬼打墙,绕了好几个时辰。

万幸的是,有一路过的猎人帮了我们,还收留我们在他家过夜。

不然那鬼地方,野兽又多,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收留姜川母子的猎人姓李,祖祖辈辈都住在丛鱼山中,以打猎为生。

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和姜川一般大,能玩到一块儿去,两家人很快就熟悉了。

猎人听姜川母亲说了情况,钦佩她不远千里年年为故人扫墓的情谊,于是热情邀请,以后来丛鱼山可以随时去他们家做客。

到了十五岁,姜川开始独自去丛鱼山祭拜。

他没有母亲那么熟悉去墓地的路,不慎又遇到了鬼打墙。

但那一次他没有感到害怕,他觉得自己误入的地方是仙境。

第七卷 虎女 02姜川(下)

姜川之所以那么觉得的,是因为他眼前的景象不像是凡间能看到的。

湖里银白色的鱼一跃而起,到空中就展开翅膀,飞向了瀑布;奔跑的梅花鹿顶着巨大的鹿角,鹿角上开了一朵朵粉色的花……

诸如此类的奇景,比比皆是。

姜川看得痴了,兜兜转转一直耽误到太阳落山。

就在他以为自己又要迷路时,几只白鹤飞了过来,它们爪子上都叼了一盏灯,冲他长鸣不止。

他立刻反应过来,白鹤们是要为他带路,欣喜地跟着白鹤走了。

果然如他所料,不到半个时辰,猎人的家近在咫尺。

可是等他回头看,却根本不见白鹤的影子。

如此神奇的事,姜川平生未见。

他把这段奇遇说给了猎人一家听,不料他们神色如常,像是司空见惯。

在姜川的好奇追问下,猎人告诉他,丛鱼山是有神明庇佑的地方,山中奇事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顺着话题,猎人给他讲了件旧事。

据说早几十年前,丛鱼山闹山贼闹得特别凶,贼人各自为帮,成立了大大小小八九个寨子。

他们起先只抢劫过路的人,因山中路人少,后来寨子之间就互相抢。

久而久之,弱肉强食,八九个寨子合并成了一个大寨子。

地盘扩张了,贼人的野心也变大了,不仅开始抢山脚的村子,偶尔还会去附近镇上抢。

某天夜里,空手而归的山贼们在丛鱼山深处发现了一处山庄,足有几十亩地。

山庄内灯火通明,厨房里有人正在做饭,飘出阵阵肉香味。

贼人们早已饥肠辘辘,见此情景好似久旱逢甘霖一般。

匪首一声令下,贼人们砸开门,一哄而上。

侍女和仆役扔下手中的活,四处逃散,完全不受控制。

匪首慌了,这么大一处宅子,主人一定非富即贵,没准还跟官场中人沾亲带故,万一有人逃出去引来官兵就完了!

他们以前只抢劫不伤人性命,可眼下情形容不得他们仁慈了。

于是匪首下令,不留一个活口。

山贼们早就抢红了眼,得了命令,又拔刀又开弓,转眼间山庄内血流成河。

因山庄人多,山贼顾此失彼,还是有一小部分人从后院翻墙逃了出去。

山贼发现后穷追不舍,边追边放箭。

有几人背后中了箭,却浑然不觉得疼,继续往前跑着……

山间路滑,夜晚又容易迷失方向。

山贼们也不知自己追了多远,只见那十几个仆役逃进了一处破庙,当着他们的面化成了人俑。

山贼们以为自己眼花了,要不是有几个人俑的背上还插着他们的箭,他们必定认为这是障眼法。

匪首又心虚又害怕,下令把人俑毁去。

可他们刚拔刀,一道强光闪过,将他们生生逼退。

躺在地上的山贼只觉得头晕眼花,疼得好似内脏都在翻滚。

他们挣扎着爬起,决定回山庄看个究竟。

山庄依旧灯火通明,肉香扑鼻,其中夹杂着血腥味。

奇怪的是,地上血迹未干,那些被杀死的仆役的尸体全不见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