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阙辞(110)

宫中,听到传闻的二皇子面如死灰。

他相貌堂堂,又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皇子,爱慕他的女子数以万计,他以前从未担心过高莞华会拒绝他。

而且父皇曾亲口允诺,待高莞华绘制完府阳渠的图,就下旨为他们赐婚。

二皇子忧心忡忡,去求见了皇帝,皇帝却闭门不见。

殊不知,皇帝心中早就有了计较,他想起一些非常久远的往事。

高莞华幼年曾在宫中住过一段时间。

她的父母早逝,祖父又时常为国事操劳,唯有表姑母宸妃有空照顾她。

某日,皇帝心血来潮想去查看大皇子的学业,碰见看见大皇子在书房教高莞华临摹卫夫人的簪花小楷。

皇帝没出声打扰,悄悄离开了。

像这样的偶遇,后来又发生过几次,皇帝只当是孩子玩闹,并未往心里去。

而后高谦告老还乡,大皇子偷偷去城外送看高莞华。

有人将此事禀报给了皇帝,皇帝有过一刹那的念头,只因当时高莞华年幼,紧接着元献皇后又病逝了,他无暇顾及其他。

事到如今,皇帝总算明白了:高莞华心里装着的那个人是大皇子。

其实他只需稍微多思考一下就能发现,高莞华对政事的某些见解跟大皇子不谋而合。

归根结底,他们俩才是同样的人。

他又如何能把强扭的瓜变甜,将她配给二皇子呢?

第六卷 华明录 07真相(下)

还有一些事是皇帝不知道的。

比如,他下旨让高莞回京时,高莞华其实提前一天就到了,那日凌晨大皇子独自冒雨去接了她。

而坐在马车跟随队伍入京的,是她的贴身侍女。

这些年来,皇帝心里对元献皇后一直有愧。

他并非没有怀疑过元献皇后的死因,只不过当时他登基的时间尚短,南氏一族在朝中的势力又盘根错节。

万一此事真跟南氏有关,一旦追查下去,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不敢想。

皇帝把自己关在书房待了整整一天。

出来时,他悄悄遣派暗卫去散布了一个消息:华明郡主已前去南蛮找大皇子。

纵使天下人都不信大皇子,高莞华却还是愿意相信他。

外人尚且如此,他身为父亲,为什么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

在元献皇后身上,他错了一次,他不想在他们的儿子身上再错一次。

若要翻查陈年旧事,他需要一个借口。

没过多久,几乎全京城的人都听说了,高莞华心仪大皇子,誓死愿与他相守。

百姓议论纷纷,都说这事太过离谱,可有时越是离谱的事,越有可能是真的。

世人皆知华明郡主自幼由高丞相亲自教导,心有七窍,是非分明。

像她这般聪慧的人,怎么可能会喜欢一个有谋逆之心的人?

这时候有人站出来引导舆论:“皇帝有意让二皇子承袭太子之位,华明郡主拒绝二皇子等于放弃了将来母仪天下的机会。

如果大皇子真的谋反,高莞华何必弃后位跟他在南蛮之地受苦呢?

如此看来,大皇子谋反一案必有隐情,应当重审,不能白白冤枉了忠良,让天下百姓寒心。”

这样的舆论,自然也是皇帝让暗卫放出去的。

借着民意,他提出了重审大皇子谋反案。

二皇子彻底慌了。

大皇子谋反一事是他与谋士们精心策划的陷阱,表面上看起来天衣无缝,但皇帝只要下决心细查,还是能找到破绽的。

再者,高莞华若真如传闻的那样,一心一意爱慕大皇子,那大皇子翻案更是多了一分胜算。

他门下的谋士曾多次提醒,高丞相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高,他若娶了高莞华,赢得的不仅是高氏一族的势力,还有寄托在丞相身上的民心。

旁人或许不知,他对高莞华并非只有利用,他是真心喜欢她,想娶她为妻的。

他不会容许她嫁给别人!

二皇子当机立断,精心挑选了一队府兵前往南蛮。

他下令,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必须把华明郡主毫发无损带回京城。

京城格局发生巨变的同时,高莞华风尘仆仆抵达南蛮,好不容易才寻到大皇子在山中的住处。

那是一个闷热的夜晚,南蛮素来多雨,道路泥泞,她骑在马背上,远远看着屋中如豆的灯光。

都说近乡情怯,近他也是如此。

大皇子正在书架前翻找一本书,隐约听到屋外头有马嘶声。

他凝神倾听,除了雨声和偶尔响起的马嘶声,似乎还有人走路的声音。

俄而,一人提灯推门而入,正是他日思夜想的面孔。

大皇子心中有什么东西化开了,他对她说:“你不该来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