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阙辞(102)

这些事传了出去,民间怨声载道,朝臣们纷纷上折子弹劾大皇子。

朝会上,面对确凿的证据,大皇子无从斑驳,皇帝拂袖而去。

大皇子被下狱等候发落,二皇子勘测府阳地势进展神速,三皇子治水凯旋;皇帝对二皇子和三皇子青睐有加;有传言称,皇帝欲将大皇子贬去南蛮之地。

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上册结束。

书中,大皇子的罪名是谋反。

而赵宜真是陈王遗腹子,陈王当年也是因为谋反而伏诛。

灵夙猜想,崇明应是怀疑大皇子是赵宜真无法继续写这个故事的原因,所以想在事情发生之前见见大皇子。

灵夙正在分析这事,端王的侍卫又来传话了:“公主殿下,我家王爷问您,您要不要先跟他一起去趟宫中?”

汝心嗤之以鼻:“说得好像公主您跟他很熟似的。

就算进宫,也不至于跟他一起啊。”

谁知,灵夙一口答应:“好。”

汝心:“……”

“你先回府吧。”

“是,公主。”

然后,汝心看见她家公主很果断地下车了,头也不回地上了端王的马车。

自家主子在端王马车上,公主府的车夫也就很识相地让路了。

汝心百思不得其解。

公主这是怎么了?

平日里如胶似漆的驸马她避而不见,反倒跟死对头端王同坐一辆马车。

真是奇了怪了。

在赵宜真这个梦里,雍京城正处于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端王的马车,论华丽程度丝毫不比遂阳公主的逊色,不仅设了舒服的软塌,还摆了专门在马车内使用的暖炉。

此刻炉子正冒着热气,将车内烤得暖意融融。

崇明正襟危坐,闭目养神。

灵夙嗤笑一声:“怎么,你还真端起王爷的架子了?”

“我只是在想,你如此热心地帮赵宜真,所求是什么?”

崇明睁开眼睛,目光落在灵夙身上,带着探究的意味。

“殿下这么聪明,不妨猜猜看。”

这个崇明还真猜不到,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总不至于是爱屋及乌,看紫萸的面子所以管了她朋友的闲事。

这可不是你的作风。”

“当然不是。

紫萸是紫萸,她朋友是她朋友,不能混为一谈。

我做事一向泾渭分明。

等等——”灵夙觉着不对,“你怎么知道她叫紫萸?”

“当年在御天宫外见到你们,我听你叫过她的名字。”

“几千年前的事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你能把她的名字记这么清楚?”

“原本的确是无关紧要的事,也是萍水相逢的人。

只不过出点个意外,当时的事便都刻在脑子里了。”

崇明莞尔,语气有些飘忽,“你以为瑶姬说的临水照花是骗你的,可是在你走后,我在三生镜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脸。”

灵夙自己都没注意到,她下意识抓紧了衣袖。

这一微小的细节没能逃过崇明的眼睛,他知道,她心里是在意的。

若那人不是骥风,她会如何?

好在崇明没有继续说下去,片刻后,灵夙恢复了泰然的样子。

她从袖中拿出一颗深青色的珠子,示意给崇明看。

“殿下可知这是什么?”

那珠子约桃核大小,色泽莹润,不似凡物,不同的两面分别有太阳和月亮的图案。

崇明摇头:“未曾见过。”

他的回答在灵夙意料之中,灵夙笑道:“看来殿下只是走马观花般翻了一遍《华明录》它叫两仪珠,是大邺开国那年西北属国进贡的宝物。

此物之前一直在国库放着,弘武皇帝疼爱遂阳公主,在公主出嫁时赐给了她。”

“你不提我倒忘了,你现在是遂阳公主,已经嫁了人了。”

灵夙听了想翻白眼:“哪壶不开提哪壶?

我还得问你呢,我们进了赵宜真的梦里,怎么也成了书中人?”

“不知道。

或许是因为赵宜真见过我们,梦中人也成了我们的样子吧。”

“你这么说我更加确定了,赵宜真必定和光阴眼有渊源,或许见过,或许听说过。”

崇明眼前骤然一亮,他猜到了:“两仪珠就是光阴眼?”

“这么说不完全准确。”

灵夙从另一边袖子里拿出一颗和两仪珠一模一样的珠子,她摊开两只手掌:“这两颗珠子,殿下分得清么?”

“若只看外表,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没错。

明霓把光阴眼给我的时候,我就觉得似曾相识。

我又仔细看了一遍《华明录》赵宜真在书中描述的两仪珠,仿佛就是对照着光阴眼写的。

这不奇怪么?

光阴眼在东洲海市至少上千年了,赵宜真一介凡人怎么可能见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