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回应不妥,很可能重新开战,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将士死在战场之上。
徐秀越略做思考,还是提笔做出了对自己来说最稳妥的选择。
她言明了九皇子并无掌握大统之心,此事还需日后再说,但九皇子在她这里,必然可保富贵。
徐秀越不能一下子将话说死,以免给西方留有借口,另外既然西方诸位知府表忠心,那她便用九皇子的未来加以牵制,若是他们反悔,那就是打自己的脸了。
然而,她错估了人心。
原本九皇子上位,那是正统,换句话说,他们跟徐秀越都是白打工,占不到便宜,徐秀越一封信过去,他们便知道,这天下有一争之势了,于是便有了反悔之心。
徐秀越等了段时日,也没有收到他们的来信。
徐秀越本打算兵戎相见,却没想到忽然收到消息,他们将玉玺奉给了成王,宣称成王礼贤下士、有才干,且为兄报仇攻打叛军,又有备王扶持,成王才是周朝的正统继承人。
徐秀越就明白了,这些人约莫是在她手里吃了败仗,心里不舒服,所以才不会选择她。
另外则是他们认为,将来得登帝位的,不可能是她,而如今最大的三方势力就是叛军、成王跟她,显然选择成王,一可以说忠君,而也能得从龙之功。
原本唾手可得的三城外加玉玺转手送人,徐秀越窝火的不行,然而事已至此,更改不得,徐秀越便决定在稳定己身的同时,向北扩张。
留仙府的北面就是叛军领地,打他们根本不用什么说辞。
当初不选择向北扩张,一个是因为成王在跟叛军打仗,若是她强插一手,很可能吸引双方注意,选择西边,那就互不打扰了。
另一个就是留仙府地处偏北,再往北越过一个府城,便是京城。
往北攻打,很可能因为威胁京城,成为众矢之的。
如今成王新入三府,另一边与叛军也陷入了焦灼之战,且在更南方的位置,只要徐秀越做好守城布局,便不惧他的试探性攻击。
军队回拢转而向北,徐秀越本以为临近京城会是苦战,却没想到,叛军为了与成王周旋,调兵向东,北边的城池简直一攻即破,不出两月,他们便拿下了一城。
但同时,她的扩张也吸引了成王与叛军的注意。
徐秀越思考再三,没有停止动作,而是趁着双方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攻打京城。
叛军对京城还是十分重视的,加上京城本身的防御性建筑,徐秀越一时无法迅速将其拿下。
此时叛军已经回转兵力守固京城,徐秀越在退与不退之间犹豫。
若是退了,虽保险,但叛军必定会加强对京城的警戒,下次想要破城,便更加艰难,她也只能慢慢消耗叛军的兵力。
但若是继续进攻,仍旧无法攻破,待叛军大军支援一到,他们必然会惨白。
这一刻,徐秀越为自己卜了一卦,她既无法做出决断,那便看天意吧。
卜卦进为吉。
徐秀越深深吸了一口气,传令于前军,集中火力,攻破京城。
京城的修筑可以说是集合了几个朝代的心血,然而徐秀越却没有保护古建筑的心思,她只要赢!
根据斥候禀报,叛军的大军还有十日功夫赶来,那么留给他们的攻打时间也只剩三天上下。
一时间,二十门火炮齐刷刷对准了京城。
第141章
京城外, 轰鸣喊杀声不绝于耳,火光冲天。
叛军占着城墙高位,又下了命令死守京城等待援军, 竟然一时间与徐秀越的军队打得胶着起来。
不过在绝对的武力面前, 他们的强撑也只不过能拖延一时。
徐秀越这次北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弹药未绝之前,她也不会撤退。
很快,叛军显现出颓势。
却在此时, 京城的红色大门缓缓打开了。
里面也传来喊杀声。
虽不知道什么情况,领军的将领还是很快抓住了这个时机, 派遣一个小队前去试探开门。
待门大开,他们才发现,是京城里趁机发生了动乱,京城中人竟是宁愿徐秀越的军队攻进去,也不愿意生活在叛军的统治之下。
大门一开, 战争便几乎划上了句号。
徐秀越的军队长驱直入,直攻皇城。
京城陷入火光与混乱,叛军首领更是早早便逃窜出城, 奈何徐秀越早有准备,京城四门都有小队把守最终将叛军首领斩于马下。
尘埃落定, 徐秀越这才第一次进入到这个时代的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