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主想了想道:“大人若是像肃清府城势力,倒是可以先与顾家接触。”
“这是为何?”
“顾家自从印子钱声誉受损,便一直再等机会重新撅起,且他们与吴家并非完全对立,大人用他们,吴家也不好出手制止,只不过……到底他们与吴家又一层血缘关系,还需谨慎。”
徐秀越觉得倒也可行。
而后林家主顺着姻亲关系,又谈起了府城中各个家族,什么刘家姑娘嫁给徐家少爷,徐家姑娘嫁给周家少爷,然后周家姑娘嫁给刘家少爷一类。
算一算,有些亲近的家族,当真是盘根错节,一个姻亲连着另一个姻亲。
徐秀越才明白知府大人为何不动这些家族,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过,吴家是必须要除掉的。
只有前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两家既然有血海深仇,吴家就必须提前清除,让他们扎根在府城的人手不敢背后使坏,同样也杀鸡儆猴,让府城的世家们老实一些。
第134章
徐秀越来的时候带了很多兵, 却因为留仙线人手不足,只带了两个管理方面的人。
好在知府大人三年任期,多少都建立了些自己的人手与人脉, 徐秀越也不客气, 直接跟老夫人要了过来,挑能用的用。
至于信任问题,身为两人唯一的亲生女儿,加上府城的继承人, 徐秀越认为她需要注意的就是里面有没有别人安插的人手。
有了人手,徐秀越开始排查起府衙的账目, 尤其与吴家有关的,更是严查。
吴家本就不擅长经商,唯一能捞油水的也就是在府衙任职的那些人了,徐秀越几乎一查一个准。
不过她没有急于动作,甚至要求众人保密。
打草惊蛇, 总比不上一击致命来的便捷。
府衙三年的账目实在太多,徐秀越便只查了近一年的,即便如此, 六人也是看了几天才查验完成。
这么一查,徐秀越才发现, 府城早已被这些世家, 啃噬的千疮百孔。
但凡在府城中有些名望的家族, 在府城的建设、纳税、赈灾、军饷方面, 都伸了手, 其中跟吴家有关的人, 更是被整理成了一本册子。
就连她这个原身的亲爹知府大人,三年任期也不怎么干净。
不过徐秀越明白, 要是她当真每家不论贪多贪少都进行严查,抄家能得的钱粮能是她现在家当的两倍。
但同样,这样一来,这些大小世家们,本就有些姻亲牵扯,这下子更会联合起来抵制她。
而且,她总不能把林修为家也抄了吧?
所谓杀鸡儆猴,吴家就只能做这只鸡了,而其他人,只要为她所用,日后管住手,之前的……慢慢吐出来也行。
这样直接发难,未免显得她过于刻意,还需一个吴家触犯众怒的机会,再一并打击。
吴家不知道是不是下达了什么指令,这些日子几乎都夹着尾巴做人,没有人惹是生非。
徐秀越只好钓鱼执法。
府城郊外有一片农田,那里本是城中一个小地主的庄田,只不过前段时间被吴家看上了,两方“商量”好了买卖,只不过徐秀越的到来让这件事搁置了一段时间。
徐秀越打听到这件事之后,便找到了那位小地主,别的也不用说,只说若是他不想卖,自己会为他撑腰。
那小地主本就是几代人积攒的财富,并不是什么商业奇才,原还担心卖了田地,一家老小未来的生计成愁,这一下立刻领会了徐秀越的意思,恨不得当场跪地口呼青天老爷。
府城形势渐渐稳定,徐秀越掌握大权,百姓们也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吴家看徐秀越没有发难,还当她为了稳住地位,也不敢太有所作为,心下稍松,便想起了这桩生意。
奈何徐秀越早就嘱咐过那小地主,反悔的时候,有多猖狂便多猖狂,若是能挨一顿打,徐秀越便再奖给他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银子是小,完成新知府大人的命令是重,小地主为此祭出了自家最为吊儿郎当的小儿子。
虽说他只是个小地主,但手头不缺钱,小儿子被娇惯的有些脾气。
这次他本也是不舍得小儿子吃亏,奈何他这小儿子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气性大。
他早忍不了吴家那群人强买强卖了!
于是小儿子主动请缨要为家里出一把力,还多问了他爹一句“能不能打人”。
吴家来收地当日,地主家的小儿子领着一村佃户,直接给干成了群架。
不过这小儿子也怕挨打,留了个心眼早早就派人报官去了,因此衙役到的时候,他们正打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