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林修为才开了口,道:“大人,若是我提前按照往年的三成交了粮税款,可秋收却遇大灾,田地减产了,又如何?”
“是啊!”
“我还没想到这个问题。”
“林少爷的顾虑有理,从来种地都是看天吃饭的,谁又知道今年收成如何?”
听着众人的议论,许县令略做沉吟,道:“有道理,是本县考虑不周了,那么,若是秋收减产,咱们多退少不补如何?
若当真减产,税收中的差额,就在诸位剩下的田税中减去,商税亦然。”
林修为蹙眉思考,片刻后道:“这……倒是不错,既然大人都如此为我等考虑了,林某便应下,先交往年一半的税收给大人,另外一半,则待秋收之后再补齐。”
第76章
都知道林修为跟许县令关系好, 他一开口,就有人闻出了其中上午诱导成分。
有人警觉的一言不发,有人则是在暗暗计算。
他们除了地主就是商人, 就算是行商起家的, 家里也都会置不少地。
按照许县令的说法,来年遇灾若是真能退回粮税,也就相当于暂时将粮食存放在县令,不止如此, 还能省下一成。
若是来年风调雨顺,多出的粮产反而不用补税了。
算来算去, 好似都是他们占利。
唯一的坏处就是,税款要现在提前交,不过家里的粮食本来也就是压在仓库里,如今留仙县几乎不与外界相同,要卖也只能在城内消化。
明显的, 粮价无利可图。
“我也愿提前交出一半田税、一半商税。”
“我家中只有良田,未曾经商,那就交……一半田税吧。”
有了第一个参与的, 就有第二个。
众人纷纷订下自己要提前交的税额,有家大业大拿得出的, 就交一半, 有家产平平的, 就订下了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的额度。
不过, 最多的也只有交三分之二的, 毕竟有个多退的说法, 要是全交了,再从县里要钱, 免不了都会心中打鼓。
订的少的那些,一听别人交的多,便问道:“不知道日后若是有余钱了,能否再提前交税。”
许县令摇了摇头:“本县这次,一是为解决县里所急,二也是能惠及大家,所以订下了十日之期,过了这个时间,就不再提前收了。”
有了期限限制,仿佛让这些老板更加珍惜起本次机会,方才只交五分之一的老板,立马改口提到了三分之一。
又有人问道:“家中的粮食收上来就卖了,不知道能不能用银子来抵税?”
许县令拒绝道:“粮税是粮税,如今咱们县里不好往外头去,就暂不收银子抵税了。”
那人有些遗憾,不过也点点头认同了这种说法。
就算是往年,也没有花钱抵粮税的先例。
“咳咳,”许县令清了下嗓子,又道,“本县知道,大家伙愿意提前交税,也是信任本县,本县也不能让大家稀里糊涂地给钱给粮,师爷——”
门外走进来一个穿长衫的男子,手中抱着一摞宣纸,他恭敬地递给县令,而后退到了一边。
“这是提前拟好的契约,诸位可在此处填写上要提前交的税款范围,盖印按指之后,咱们一式两份,留作存档。”
有人仔细查验契约后提出疑问:“大人,这上面提到了要写明具体交税的田地范围以及商铺名称,可是却没有地方标注咱们交的具体数额,这……来年要如何计算?”
许县令解释道:“咱们这次契约、收款条分开发放。
因着各家决定提前交税的部分不同,无法提前计算,所以咱们先立契,而后衙门会根据诸位填写的范围,对照往年的税收进行统计,而后上门收税。
收税时,会另附上一张缴税证明给大家,上面会详细标明某年某月某日,某商铺或是某片区的田地,提前交税几何。”
众人恍然大悟,有的甚至拍起了“大人英明”的马屁。
许县令见他们都没有什么异议,便又一指旁边的桌椅,道:“诸位可以逐条细看,没有问题的话,便在此处签约吧。”
许县令此举打消了这些人心底最后的一丝犹豫,众人也才明白,大厅中摆放的另一张桌子和文房四宝是做什么用的。
“那我先来吧。”林修为当即起身,坐到书桌前,执笔而写。
他按照要求写清了要交税的田产位置、商铺名称,落笔后按下手印。
跟在他身后的男人赞了一句“林少爷好字”之后,便比照着他的写法,填好了自己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