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587)

众人也知此事所涉甚大,虽然有些失落,但也能够理解陆归,愿意配合。因此这些人纷纷将自己准备好的证据陈词,甚至一些可以搜集到的物证纷纷呈送上来。

晚些的时候,陆归也拿着这些证据找到妹妹。要论罪褚潭,就要有司法和中枢的介入,做成这件事不能没有陆昭的配合。

灯下,陆昭将这些陈词阅览了一遍。陆归道:“这次也非全无所获,先前在新平受害的范家派了人来,他家小公子在途中失踪,其余部曲家丁都已遇害,却唯独找不到小公子的尸体。而这范家也是阔绰,据说他们家的货物里有不少是用来路上打点官吏的钱帛。钱帛中会放一枚刻有范家徽记的金片。这几日范家人也派人暗中前往新平郡内,在黑市上勘察,便见有何种金片流出,或许可以顺藤摸瓜,抓住罪魁祸首。”

陆昭看完这些陈词和证据,道:“这些证词和所谓证据的金片,于褚潭来讲,不过是衣上巣泥。即便拿到朝中去,也不会被轻易问罪。一旦朝中问罪,就是鼓励地方见疑方伯,只怕到时候天下都要大乱。”

单凭乡人的控告和举证,并不足以将褚潭治罪。这些证据即便摆在中枢大老们的面前,也一定会被定性成当地乡人攻讦府官。时下政治生态,以此治理郡府的并不在少数。况且郡府的存在本身就是防止豪强继续做大,两者是相互拮抗的关系,怎么可能因为乡人的举证和时评,来削弱郡府本身的军事力和统治力。

“这样的先例不能开,开了其他人家还玩不玩?且褚潭在新平秣马厉兵,也正遂了不少人制约兄长的心愿。等到咱们和中枢的世家们推诿扯皮完,褚潭早就成了不可轻动的独立军镇,违背你我之愿啊。”

让褚潭这样的人跌落,有没有罪根本就不重要。褚潭有没有力量,力量会波及到哪一方,这才最重要。

“不妨先去查查郡府最近是否有征辟新员,在编的,编外的,都要查。”陆昭道,“人立于世,有人就有站位。查他的班底,就知道谁可能成为他的敌人,谁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弄清楚了谁是朋友,咱们就该试着交朋友,试着和朋友们相互托付了。”

烛光幽幽着燃着。

陆归会意,后续的问题也就不需要再讨论。待送走兄长没过多久后,忽然有宫里人传来旨意,说皇帝请了高僧,这几日要为皇后祈福,需要陆家一名女眷入宫,为皇后抄经祝颂,斋戒祈福。陆昭本人并不大喜欢参与这些宗教活动,然而片刻后又有人来报,天师道的道长陆增广带着僧徒从南面北上,据说是奉天师道宝典《灵宝经》而来,已经快到长安了,想要过府一叙。

陆增广算是南天师道陆修静一派的后继,同样也是吴郡陆氏之后,算是陆昭的同宗。陆修静撰写《灵宝经目》,将《灵宝经》分为“三洞四辅十二类”,并对道教戒律和斋醮仪式做出了规范和统一。或许是因小时候见这位陆道长在自家跳大神,有了诸多不好的回忆,陆昭长叹一口气道:“那……那我明日先入宫吧。”

第313章 正祚

太子大婚之礼涉及两个使持节, 同时长安禁军也有人员调动。王济加崇德卫尉,分领骁骑校尉、长水校尉两千人。吴淼则从太子右卫率调三千人,作为迎使之用。

军事层面的调动从来都是最敏感的, 伴随着陆昭再次入宫,陆振身为父亲, 执掌护军府, 便很少留在家中。而陆归也借此机会回到秦州,调查新平褚潭。而在陆昭入宫两日后,一个名字便被送到了宫中——蒋云。与之一齐抵达的, 还有秦州各家送往廷尉属蒋云屠杀百姓的大量证据。

新平郡屡屡发生虐杀惨事,虽然郡府只是作为流贼作乱上报, 但是新平毕竟居于京畿之畔,政治意味极不寻常。况且陆归已经归镇, 陆振又成日不着家,陆昭入宫以后, 几乎所有人都在提心吊胆,生怕又出什么变故。

这些身在中枢的人又不是傻子, 怎能可能无视新平各种动作而没有警戒之心。当这个名字坠入宫城这一张蛛网内, 便有众人依线索骥一般追踪上来。吏部新任的大尚书武功苏昀似乎最为热衷此事,一番追查后,连同早年蒋云与其叔父蒋弘济参与豫州剿匪的随员名单都扫了出来。

不过黑历史谁都有, 眼下中枢关注的重点乃是蒋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前往了新平,担任了员外军职。然而有些秘密, 即便在宫城, 终其一生都无法追查到底。很快,御史台忽然将矛头直对汝南王元漳, 讽议其大肆为阳翟县主陆氏封地属官越级增封。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蒋云的来历也就乏人关注。最终后来还是皇帝出面将增封之事平息,只言陆家添荣一是慰藉皇后,二是陆氏乃太子难得的佳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