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姜绍却转而言道自己胸怀拒卖的卢之志,无异于在痛斥李氏乃是害主的的卢马。
魏帝的表情已不复先前的和颜悦色:“姜太傅想要怎样?”
姜绍道:“臣请陛下赐李氏富贵归乡。太子虽与殿中尚书情笃,但也是韶年英略,来日也自有高德名士辅弼,又怎会赖力于一老妪?”
魏帝却笑了笑道:“老妪既不堪赖力,又怎会妨主?太傅多虑了。大魏素来尊崇乳母,太子年少失恃,仰赖乳母照拂多年,如今李氏无罪,若轻易远遣,实在是有违祖训,令后来者难以再忠人之事。”
姜绍闻言却回击道:“陛下难道忘记了保太后贺氏之祸?所有咬人的狗,都是养狼养出来的啊。”
魏帝一时间也无言以对,气氛正僵持不下时,刘炳传话道:“陛下,尚书仆射王谦请求觐见,说是台中有令谕请陛下裁夺。”说完又俯在魏帝耳边,悄声道,“卫尉和李氏领人来了。”
王谦所执是尚书省讨论的谕令,魏帝也想看看其中是否有什么机会,能和姜绍商谈,借此缓和一下紧张局势,但仍不想让卫尉及李氏等人介入太深。于是魏帝道:“让王谦先进来。”
片刻后,王谦双手奉文移入内,行了臣礼,而后禀明道:“陛下让臣等核拟封李氏乡君的土地和户口,皆已整理完毕。新平郡守褚潭及乡人共请三乡之地,为李氏请封,约有两千户人家。至于具体封号,臣等已根据地名加以选取,还请陛下定夺。”
以姜绍为首的众人面面相觑,两千户,这还哪是乡君,其规格已比许多县主都要豪奢。若是如陆昭等因事功封赏,倒也无可厚非,李氏说实话,抚育太子本就是一个皇家乳母应尽的职责,其俸禄待遇已是上等。这样一个超规格的大封抬举李氏,实在让他们这些世家难以接受。要知道连汉中王氏当年所出的凉王妃,先帝都不过是给了她五百户的封邑,在诞下两子之后,才加到了一千户封邑。
此时,不光是姜绍愤慨,连殿前执勤的世家子弟们也开始不顾殿前失仪而开始议论纷纷。
姜绍闻言苦笑了一声,而后慢慢跪下,双手除去了自己的官簪,目光中尽是失望:“李氏佞幸张狂,仍得陛下庇护。臣老骥寒心,却无粒豆可食。暮年苍苍,难驮重担,今日辞官,离开京畿,余事便托付后辈们吧。”
第249章 考验
姜绍话音甫落, 不仅皇帝面色难堪,连同那些世家子弟都大惊失色。姜绍位居上三公,即将赶赴行台, 作为长安方面的代表奉行台归都。若姜绍辞官,长安方面根本无法推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前往行台。
吴淼资历足够, 但是其身为司徒总领朝政, 又是老军功派的代表,一旦离开长安,那么长安本身的政治.局面就会完全失衡, 连同禁军格局都有可能再做改变。
世家们虽然都与陆昭亲近,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任陆昭更进一步对权力结构进行侵蚀。现在吴淼是唯一能够稍稍遏制陆昭势力的人, 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吴淼前往行台的。
如今长安身负才望这屈指可数,宫城凋零, 百废待兴,遣姜绍前往行台已是长安方面能够做出最有力的应对, 以期能和行台的人达成利益上的一致,让所有的事情赶紧回到正轨。一旦长安因折掉姜绍而哑声, 吴淼又不能离开, 那么行台方面也必然会派出王济或是孔昱两位分量极重的人先行回到长安,反客为主与长安方面交涉,从而在日后占据大量显位。而和两人和他们这些人家并没有什么紧密的关系。
因此还未等魏帝挽留, 这些世家子弟们都纷纷过来将姜绍搀扶起来,有人替他奉官簪,有人替他掸落身上的尘土。
王谦此时早已退避于门外, 他知道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陆冲随后赶来, 亲自将王谦送至宫苑门口,而后招呼了那些守在门口的太傅府营兵们:“快跟我来几个人, 老太傅正闹着要辞官呢,你们赶紧先把太傅接走。”
虞槐序时任太傅府记室省事令史,闻言赶忙拉住陆冲,问道:“究竟出了何事?”
虞槐序年前北上举茂才入士,旋即被征辟为御史大夫府掾属。然而屁股还没坐热,先是崔谅之乱,随后姜绍又转为太傅。一番折腾下来,虞槐序原本还算显用的履历便显得七零八碎。如果姜绍再辞太傅之位,那么他这个属官也即将去职。现下行台未归,人事未定,他必然也不会得以显用,日后的仕途也会黯淡无光。因此他也顾不上先前虞家和陆家有怨,紧紧拉住陆冲,希望他能看在同是南人的份上告知一二内情。
此时卫尉杨宁佯装闻乱赶来,崔谅之乱时他与陆冲俱守禁中,也算有些交情,于是也一同探问道:“如今永宁殿内外俱乱,还请中郎将告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