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360)

益州、雍州、司州横贯串联。如此一来,没有了关中的给养,又得罪了凉州本土世家的太子自会困死。

这将是一桩他以寒门之身建树的大功业。

陈霆回到自己的房间,从枕下取出几封请帖。王峤已三番五次邀请自己,他知道王家与陆家交好,自己也与陆家有所往来,但自己毕竟是丞相府东曹掾,乃是掾属之首。他实在无法过早表态,因此只能让自己的一名亲信前往,参加集会。今日王门仍有宴饮,他亦受到了邀请,然而想到方才蔡永的那一番话,他还是深吸一口气,将那些请帖收拢好,重新放回枕下。

夜半时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陈霆急忙披衣起身,打开门问:“可是丞相诏见?”

来人却道:“东曹,前事有变,褚氏死于汉中王门乡斗,王济请假归乡平事,请以褚氏入王门宗祠,却被褚家拒绝了。”

“褚家的人死了?”陈霆怒道,“难不成王泽死了,汉中王氏连乡斗都打不赢了?”

来人继续道:“王氏已将张、杨两家灭门,行台也默许了,只是褚家似乎未肯罢休。”

“哎,此时怎能意气用事。”陈霆颇捶胸顿足,“褚家的人现在到哪了?”

来人道:“明日或至长安,也是想向东曹讨个说法。说是凉州早有时评,王氏牺牲凉王妃,王门不堪,枉顾人伦,他们想问问东曹,为何要把自家女儿指给这样的人家?”

“早有时评?”陈霆闻言更是疑惑。

“是,陆中书在明楼做赋感怀,如今凉州境内,无人不知啊。”

第194章 国盗

战争带来的混乱与痛苦, 并非难以承受,只要时长日久,人心总会对此麻木。未央宫被焚毁, 宫城之外亦深受荼毒。在崔谅部将一次次用兵劫掠之后,在条条严酷禁令的禁锢下, 城中的民众不得不领取被重新分配的粮食, 重拾旧业或再谋新路,一天一天地生活下去。而为了重新修建城墙,崔谅也利用小民求生的欲望, 以粮食作为交换条件,摊派大量徭役。

人祸之恶, 甚于天灾。战争摧毁了每一个人行为的底线,纷乱的时局也去除了法律对道德的约束, 在无需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大环境下,人心尚不如禽兽。恶狼扑食走兔, 或为求生,而人对同胞的残害, 只需要恶意的闪念。东市如今因上位者利益的需求尚可保持体面, 但离宫城较为偏远的角落早已不乏森森白骨,血肉不知去了何处。

宫外如此,宫内亦非安居之地。如今, 长安城千石以上的官僚家属皆被集中扣押,而官员们则被统一入住进宫城,内外隔绝, 防止各家串通。崔谅以清君侧之名攻入长安, 即便城破,从政治考量来看, 对于想要求生的人并非难以接受。然而也不乏有人韬光养晦,暗地联络部旧,等待来日的反攻。力未逮者为了留得一口气,不得不屈从崔谅,与其部下有所媾和。

疾风虽知劲草,但无论草儿或立或依,在黑夜来临时,也只能默默承受一切晦暗。

然而时局之中也总有特例。

王峤清晨用过饭食,依惯例仍派管事去省问长公主子女居住是否适宜,下人有无过失等语,随后方才走到一处偏远院落。院内侍从不乏进进出出,王安则命人将行装一一整理,搬至车上。

王峤笑着道:“昨夜家中宴饮,扰了定远好梦吧,定远不妨多住一日。”

王安一面将王峤迎入院中,一面道:“实在是司州情急,渤海王似有动作。”

王峤沉吟片刻,对此也是理解:“这位渤海王言行乖戾不似常人,你此去也要万分小心,如今西北已然整合,司州方面,我家倒也不必急于亮出选择。”

对于王家来说,唯一需要做的便是低调行事,温驯俯首,只要不把最终选择亮出来,无论太子被推翻亦或是渤海王被推翻,哪朝哪代,王氏豪族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王安闻言也是慨叹:“陆中书手起刀落,也是爽快得很。西北既定,行台想来也要归都,届时还望中书监东顾稍许。”

“那是自然,对了。”王峤似想起什么,连忙命周围仆从将一批礼货装在车上,“这些乃是陆中书所赠,还请定远收下。”

王安慌忙道:“实不敢如此,汉中联合褚氏,想来中书也知有大局之危,我不过发声而已。”

“大局或许可知,细节却是要害。”见王安还要推辞,王峤道,“此关乎来日收复京畿之功,定远当知此意吧。”说完目视庭中树,“西风肃杀,明日不知吹落几重叶啊。”

王安目中精光湛湛,道:“秋日风寒,我等也当增薪添火。”

望着远去的王安,王峤深吸了一口气,并非他不想助力东南,诚然易储渤海王于王家也是获利甚大。但是自己先于宫变之中保全自身,后在京畿陷落时接触崔谅,唯一能给自己忠于大魏、曲事叛逆定性的,就是陆昭。立场总是由利益决定,他若想获得陆昭手中的名分与法权,就必须为陆昭的利益而奔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