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147)

魏帝将信读了几遍,然后对刘炳道:“将此信送至中书监处并誊抄一份至尚书台,公之于众。陆归封浔阳侯,食万户,授车骑将军职,加督护,假节,讨凉王逆。”转而又对王谧道,“子静此番辛苦,联系陆归的后续事宜,只怕还要有劳你来做。”

“是。”王谧应着,然而等了许久终不闻皇帝封自己为安定太守亦或内史之职。毕竟方才陛下已经言明陆归加督护一事,那么太子那边应当已经有所运作,怎么如今皇帝却只字不提。难不成皇帝认为以自己之资仍不足在安定立身?

王谧继续道:“陛下宽仁无量,只是陆归临行前交待臣,他本为邦国之臣,为国效力自是应当,不敢以此居功,让臣务必为他辞去封侯之位。”若陆归辞去侯位,是否情况会好一些?想至此处,王谧不由得佩服陆昭这一手的好处,对于陆归舍弃爵位更是感念。

“哦?”魏帝有些惊讶,然而转念一想,其实陆归这么做对大局其实颇有裨益。眼下凉王大军压境,迫近三辅,于论功行赏来讲,并不是什么好时机。战争一触即发,战况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明日会是什么情景,各家都抱着何种心态。此时若封陆归为万户侯,无疑为此次封功定下了一个准绳。待到尘埃落定,余者论功行赏,若稍有拿捏不当,便有厚此薄彼之嫌,对于朝政稳定极为不利。

想至此处,魏帝便笑道:“陆归顾念大局,实在难得,既如此便先免去封侯之位,其余如故。”不过封侯这件事自己早先已在多人面前表过态,公然讲过,虽然此时免去,但日后还有机会补偿回来。

“不过陆归虽然不能得封,但朕还想封一人。”魏帝道,“靖国公嫡女陆昭深明大义,为君解难,便封开国忠肃县主吧,以此传檄各方。”

若陆归果然反凉,那么陆昭能够活着回来的可能只怕微乎其微。而反过来,如果陆昭身死,那么陆归在凉王处的退路也微乎其微。这个忠肃县主,便当是提前给她的死后荣封吧。陆昭很好,但陇道对他来说,太过重要。

傍晚时分,魏帝最终还是叫来了韩任:“王氏已与陆氏有所联合,封县主的消息,必会被他们封锁在陇山之下。你的人,要把消息送往金城。”

“诺。”

“另外,太子那边镯子的事情还是要仔细查一查,他东宫的老人,还有……薛美人那边,也着人问问看。”

“诺。”对于主君的要求从不回绝,此时俊美无俦的内监声音似没有夹杂任何的情感。

第85章 赏鹤

王谧从禁中走了出来, 内心惴惴不安,魂不守舍。直到走到台省,面见了叔父, 王谧才如梦初醒一般回过神来。王峤甚少见王谧如此患得患失,便问禁中奏对如何。

王谧叹气道:“其余事方还顺遂, 只是陛下忽然要封靖国公嫡长女为开国忠肃县主。此事一旦昭告天下, 陆娘子岂非命在旦夕?到时……到时我怎有颜面面对陆将军啊!”

虽然王谧于陆昭交集不多,但一路走来相处却十分愉快。再加上他与陆归契阔相谈,已有伯牙子期之契, 惺惺相惜之情,又言明要以亲妹而视陆昭, 必会回护一二。如今这个要了命的封爵忽然降临在陆昭的头上,他依叔父之言, 并不敢为其发声,如今心中羞愧万分。

王峤只是拍了拍王谧的肩膀, 道:“今上多疑,以我家之贵, 如今时局当谙声自处, 说多做多,反而适得其反。陆氏娘子既得此封,只怕陛下是打定主意要切断陆归退路, 以保陇道,你我早已左右不了。”

见王谧仍是颓然,王峤笑了笑道:“贤侄前线谈判之功, 我已有所耳闻。你敏于辞令, 如今正是任事的好时机。做好本分,勿再言其他, 待陛下打消疑虑,安定内史必然会是你的。”

听叔父如此说,王谧心中略感宽慰,不再患得患失,因深深下拜道:“多谢叔父提点。”

玉京宫内宴席初散,杜太后命人将陆昭送回居所,旋即与王韶蕴来到葆盛堂会见臣僚。凉王不在的时候,许多政令以及重要决策方针皆在这里由杜太后与王韶蕴二人把关,然后发出。再加上宴席上,上官弘等人也已和陇西各方有所交涉,接下来便是复杂的人事安排。

“陇西各家态度不明?”杜太后有些吃惊。陇西如今已深在己方腹地,此时还不拿出一个明确的表态,那就是摆明了不看好自家。一旦陇西观望,那么处在陇西外围、更靠近长安的天水郡也会动荡难安。

上官弘道:“除却严氏、庄氏等有人留在宫内,其余人等大多已经出宫,想来不日便会返回陇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