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119)

次日天还未亮,陆昭在椒房殿拜别帝后。她虽定在宫中小住,却并无资格参加册封大典,如今更领了联络兄长一事,所以仅在早饭时与帝后见上一面,恭贺行礼,也算是全了家族心意。

魏帝言语间多是安慰皇后说昨日自己无意失陪,然后似闲聊一句道:“朕记得你也曾遴选女侍中,如今事多,倒把这事搁下了。今早皇后提起,不如等你功成归来再议。朕看你也是极聪明的人,想必能胜此任。你姑母时常念着你,如此,也能相伴长久。”

陆妍目光慈爱,亦笑道:“相伴长久又能到几时,女儿家终究是要嫁出去的。莫说是旁人,家兄如今也常念叨着,昭昭已十八了,虽说公侯不比寻常人家,但即便如此在议婚的娘子里,昭昭也算是晚的。家兄想着最好商议的快

些,明年便要出嫁方才踏实。”

魏帝道:“那朕倒有一拖延之法,不若将昭昭嫁进咱们皇家。她先前与五郎也算有过婚约,就是中间被战事搅合了,不然如今也成了。正巧昨日保太后还说,要留五郎在京中长住些个,大抵也是要议婚的。依朕看,昭昭就很好。五郎轻浮顽劣,须得像这样的娘子才能降得住她。仔细算算,从筹备到建成藩王府,倒还有个三年时间。卿卿觉得如何?”

此时陆昭面色惨白:“回禀陛下,先前臣女已与五皇子书面退婚,太子殿下便是见证。”

魏帝却大笑道:“小孩子家玩闹。太子诳你,你竟看不出么。朕记得太子回来时还说呢,当时你眼见着都要掉泪珠了,觉得当时这样哄你玩,也不大妥当。”这事当然是没有的,不过陆昭目光泫然的场景,确实绣衣属的邸报里告诉他的。

陆昭不料魏帝以玩笑解局,亦是有口难辩,当时之所以故作委屈,是因为越是如此,越有可能退婚成功。更何况以当时陆家的境况,被魏国退婚难道还要开怀欣喜么?思索许久,陆昭只得转圜道:“陆氏遗族降臣,自是卑流,当时已知无缘侍奉天家,遂有遗憾羞愧之感。”

魏帝此时忽然正色道:“有无缘分,自有佛祖定夺,奉天承命,只有朕来定夺。你先去罢,此事回来再议。”

陆昭觑了觑帝王逶迤在地的玄色袍服,终究俯首,道了一声:“诺。”

宣明殿的《太和》礼乐方息,含元殿内《休和》的缥缈柔然之音仿佛缱绻于宫墙之上的流云,声势之浩大贯穿整个宫宇。魏帝与陆妍双双立于殿内御座前,礼官献上金宝金册,念了诏书,再由魏帝将皇后宝印示与众人。

玉阶下,众人山呼祝词颂语,元洸倒是心不在焉。陆昭今早从椒房殿出来的时候,元洸看见了她。不同于进宫的第一日,她穿了一件湘妃色绣梧桐花浮光锦深衣,银线勾勒出了梧桐淡淡的形迹。她很美,但是这并不是他喜欢的颜色。

他喜欢明艳亮丽的事物,越是繁艳华美越好。他会用最美的语言赞美它们,但是摒弃与厌烦来的也同样快。他早年很是喜欢楚国的一位公主,楚人狂,吴人狷,陆昭并不像自己会喜欢的类型。

可是那日,他偏偏跑到了那辆马车前,淬不及防地掀开帘子看了好一会儿,也不说话。她那副表情,淡漠,却又对自己嫌弃至极。他回宫后便想,没有了自己,她怎么能活的那么好。

他不甘心。

第71章 红莲

元洸还记得初见陆昭的那一日, 恰逢吴王过寿,那些陆氏子女自不必说,就连他国的使臣也都来贺寿了。作为质子, 元洸也参加了寿宴。

参加寿宴对元洸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压抑的事情。他爱红服美裳,也爱华樽美酒, 参与朝臣们的高谈阔论自然有乐趣所在, 但是更让他流连忘返的则是席间的佳人们。可惜,陆昭并不在此列。或许是因为衣装的缘故,陆昭献贺礼之后, 元洸对她也仅仅停留在毫无印象的状态。每每提及此处,元洸总爱说:陆昭最大的本事便是深隐无迹于众人之中。

元洸在吴国也并非无所事事, 他是一名质子,他的一言一行都牵扯到魏国的利益。元洸虽不是一个谨慎的人, 但是他一向喜欢做一些困难的事情。

几次听父皇那边的人露了口风,魏吴之战迫在眉睫, 若能偷到石头城和白石垒的布防图,那就是大功一件。凭着这份功劳, 元洸可以在回到魏国之后做一个有领兵之权一字王,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大的诱惑力。最重要的是,他或许可以借此功劳,重查当年母族侵占皇陵一案。

那时候, 元洸心所钟爱的是楚国的一位公主,黑发红唇,旖旎妩媚, 又是出了名的胆大疏狂, 如同在美酒上燃烧的一团烈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