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头更疼了:“你真是不往心里去,既答应你哥哥为他打算,便得做好万全准备。我以为足够放低姿态了,那对镯子她却是原封不动给我退了回来,礼物送不出去,她是铁了心跟咱们公府划清界限了。
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你们兄妹的,为你哥哥自豪了十几年,没成想到头来却被他刁难,总觉得他懂事,却是比你还令我头疼。”
卢诗宁瘪了瘪嘴:“母亲不公平,好端端的前几日刚夸完我,今儿便为着哥哥改口,连我也责怪起来了。”
“不成,还得再下功夫。”萧氏蹙眉,少顷打定主意,“我写信给幼白,便不信拿真情换不来她心软,我也就豁出去了,谁叫我生了你们这么两个讨债的。”
卢诗宁还没开口,萧氏便走到书案前,找纸笔,复又自言自语道:“信寄出去我还是不放心,便抽出这几日空闲往济州走一趟,去见见李沛和冯氏。我这样诚心诚意,她总该知道我一片苦心了吧。”
“讨债的,真是讨债的...”
.....
却说江州山美水美,自然风光尤其赏心悦目。
李幼白没想过自己去了趟官署,出门便被一群读书人给缠上。他们是在官署里负责抄书的小吏,前几年考试没中,因家境不那么优渥,便到衙门做抄书生,赚取薄银供养自己读书。
得知李幼白便是当年那个女状元,纷纷驻足等候,一见她出来便赶忙拱手作揖。
呼啦啦一群人,李幼白被惊得有些怔愣,待听完他们的恳请后,稍微揣摩一番,便应邀同去。
怵她之外,还有衙门里的官员。
寒门学子聚会,大都选在清雅少钱的地方,夏日还好,他们去到藕花深处,包了条还算宽敞的游船。酒水吃食也是分开来买的,李幼白想添钱,但他们极力推辞,便也只好作罢。
江州人食辣,李幼白被呛得小脸通红,他们便恭敬递来酒水,又闻她不会饮酒,赶忙殷勤地换上菊花茶败火。船上无冰,李幼白辣的浑身冒汗,被江风一吹,又很快凉湛下来。
他们邀请她同来,
是敬佩,也是想要询问考试秘诀,毕竟当年李幼白三元及第,震惊朝野的同时,也在外地传播开来。她是女状元,还是个凭一己之力压下郎君们的女状元,她的上位,没有任何悬念,因为足够强,实力与后者拉开的足够宽广。
李幼白入仕后的每一次变动,都有人期待,有人静候,他们也想看看这位状元郎的风采,看她是否读书厉害,为官也厉害。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她用惊人的速度走到了大理寺正的位置,前途无量。不久前又因棣州案深得百姓信任倚重,而且万年县那桩圈地案,便是刑部也故意拖延,不加定案。她却能逆风而上,不仅接下案子,而且在极短的时间通过各种证据证人事实,以完整剧情推演拿到确定线索,最终将涉案人员一一查获。
他写的结案陈词,如今广为流传。
江州这几位读书人,抄书生,也都各自拜读过。却是着实没想到,能在衙门口遇到她,这样的好机会,焉能不把握。
畅快痛饮,各抒己见,游船沿着江水缓缓流淌,每个人的脸上写着踌躇满志,激荡振奋。那些被落第影响的抑郁,沉闷,顷刻间消失不见。仿佛有种莫名的情绪在感染每一个人,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努力下去的勇气。
天色昏暗,游船终于在渡口停下。
一船人起身相送,在欣喜崇拜的目光中,李幼白走下船,转头与他们挥手道别。
落日的余晖洒满她全身,众人痴痴望着,她就像一轮生机勃勃的朝阳,腰背挺直地走向前去,最终消失在人群之中。
她所说的话,所言的鼓励,却像是刀劈斧砍般印到他们心中。
或许有一日他们灯下苦读熬不住的时候,会想到今日的欢聚,会因彼时的希冀而重新燃起斗志。这是一条不知何时才能达成所愿的路,或许孤独,但只要心存笃定,必然璀璨。
李幼白借着落日余晖,去了当年父亲和母亲住过的宅院。
因当年的事,原先处于繁华街道的小院,如今四周极为冷清,住在小院旁边的四邻也相继搬走。或许是觉得不祥,又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被动或者主动,总之这里杂草丛生,偶尔听见几声鸟鸣,夹杂在蝉鸣之中,空阔的仿若有回响一般。
半青纳闷,却还是走在前面想为她拨开杂草,李幼白握着她手腕,笑道:“你和白毫等在外面,我自己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