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木碗,大半碗的汤水里混着半小把带着壳儿的旧麦,没煮熟的陈,不,或许是霉米。
那不能称之为‘粥’。
那就是一碗米汤。
不过……
饿了几个月没看见正经粮食的李家人,依然珍惜着,一口一口的把汤喝尽。
小儿子依依不舍的舔着碗底最后一粒米,拽着爹爹的衣角,“爹,我还饿!”
“回去睡了,睡了就不饿了。”
李二狗摸了摸儿子的头,看着朝廷施粥的锅……
真是,煮的好热一锅水。
他是读过几年书的,朝廷赈灾赈成这个样子,或许,明儿人牙子过来时,他得去‘进献’儿子了!
才八岁呢。
怎么都得活着啊!
第202章 他该死
流民们喝到了赈灾的粥。
怎么说呢?
越喝越饿。
那清汤寡水的几粒米,安抚不了燃烧着饥饿的胃。
“……瑛瑛,这么个施粥法儿,容易施出民变啊!”
山坡之上,王如凡双手搭成帽子,遮住刺眼的阳光。
她的视线,紧紧落在那一勺一勺的汤水上。
“嘿,陈知府跟你们说的,你和曲昌公主叮嘱的,是要能立住筷子不倒的稠粥吧,眼下这个,啧啧啧,别说‘稠’了,连粥都不是!”
“纯纯大米汤啊!”
“知府真是‘会办事儿’,他是真不怕人反了……”
“他就是这样打算的。”一旁,佛奴背脊挺直地站着,声音闷闷的,“他和手下人商量,就是要‘欺上不瞒下’,激起民变,到时,主公奉旨平乱,将流民打杀,驱逐了事,就此死无对证。”
“反正,他是干干净净,听从皇命赈灾施粥,有主公和曲昌公主为证,他是认真做事了,是流民们贪婪成性,不感皇恩,才导致的这种结果。”
“谁都怪不得他。”
“哪怕事后,有流民逃出来,把事情说了,但是……谁会相信反贼的话?他认真赈灾的事儿,可是经了主公和曲昌公主的眼!”
“你们两个,就是他的证人。”
“公主刚刚才从城墙上下去,她可是‘亲眼’所见。”
佛奴垂眸,语气罕见的有些不平静。
都是经历过苦难的人,陈知府之恶,木讷如她,都深感恶寒。
更何况是乔瑛呢?
她脾气多不好啊!
“佛奴,你进城去,把陈知府给我薅出来,我要跟他当面对质!”乔瑛转头,声音淡淡。
鹰眸却充斥怒意。
“是!”佛奴应声,毫不犹豫,转身就走。
王如凡和崔君琢看着她的背影,张了张嘴,然而,什么都没说。
乔瑛看了他们一眼,随后,迈步下山坡,直接来到了西门前边。
王如凡和崔君琢见状,连忙跟上前。
三人出行是准备暗中观察施粥情况的,当然不可能穿着华服美裳,全是粗布麻衣,乔瑛甚至用了黄泥抹脸,把太过英气和健康的面容都遮住了!
至于王如凡和崔君琢……
他们是讲究风韵和美姿容的世家子弟,皮肤从来苍白,身形从来削瘦,华服美玉配着,玉冠金带绕着,那是仙气飘飘,白衣不凡。
然而!
换上粗布麻衣,把腰弯下,肩膀耸着,冷眼一看,也是惨白瘦弱的小可怜儿。
当然,他们的脸是好看的。
不过眼下流民们都处在半饿死的状态呢,谁有心情看脸啊?
于是,三人顺利来到南城门。
没人觉得他们不对!
甚至有人招呼他们,让他‘守规矩,别插队’……
乔瑛:……
好吧。
看她来脸上的泥抹的很匀。
几人静静观察着。
果然没有看错,十口大锅,熬的全是米汤。
“陈知府没少贪啊!”乔瑛抱着膀儿,鹰眸流露出明显的戾气,“呵呵,活命的粮食都敢伸手!”
“该杀!”
“瑛瑛,你别冲动,我,我……”王如凡拧眉,想要劝她什么,然而,看着那些粥和百姓们。
她又着实劝不出口。
“你去喊曲昌公主过来,让她动手。”崔君琢倒是痛快,他没反对乔瑛的作法,只是使了招祸水东引。
乔瑛沉着脸儿,没有说话。
像是默认。
王如凡见状,连忙迈步,往东城门走去,可是,没走几步呢,突然,流民营里,一个面黄肌肉,腹大如斗的男人,突然抱住了施粥兵丁的腿,大声哭嚷着,“老爷,兵老爷,可怜可怜我吧。”
“饿啊,太饿啊!”
“不够啊,给一碗吧,再给一碗吧。”
“兵老爷,求求您了,发发慈悲吧!”
那兵丁被抱住双腿,吓了一跳,本能抬脚踢过来,口中呼啸道:“好个泥腿子,官府平白供你们吃喝,尚不满足,贪得无厌之辈,赶紧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