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出府的时候,皇觉寺那里传来消息,我母妃累极昏撅了。”
第171章 我同情她,仅限口头……
聚含宫里。
曲昌公主一直叫‘静安师太’母妃,以此来怀念永安帝是‘庄王’时,一家三口的幸福时间。
她对静安师太看重到执念的地步。
以乔瑛的为人处事,自然会尊重,“师太病了?怎么了?严重吗?”
“寻了太医没有?”
她关心,又不失礼貌的问。
曲昌公主像憋的太狠,也仿佛有交好之意,少了往日骄矜,多少带点示弱之意,她道:“我母妃已是方外之人,用不了太医,得找寺里的大夫,她是老毛病,疾劳成疾……”
“呵,疾劳成疾~”
这四个字,她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韩绣娘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嫁人后是庄王妃,半辈子没拿过比碗饭重的东西,那‘积劳成疾’的毛病,全是出家后染上的。
先帝拖梦,元配祈福~
怎么祈?
每天清晨,用一粥食后,跪在佛前两个时辰,为家国祈祷,随后跪抄佛经万字,敲木鱼万下,每敲一下,念句‘国运昌隆,万民太平’。
午膳青菜豆腐。
下午,绕佛寺苦行百圈,唱经十圈。
晚上,捡一个时辰的佛豆。
至于膳食?
佛家讲究过午不食,晚饭是没有的。
这种祈福法,就是健壮如山的汉子也熬干了,更何况韩绣娘一个贵夫人,两个月的功夫就伤了根基,只有喘气的力气。
但不能停。
那是太后娘娘的旨意,是替大元积福,韩绣娘不死,就得做到。
“……她们就是要熬死我母妃,只有我母妃死了,旁人才会渐渐忘记谢皇后的根底!”曲昌公主抿唇,冰雪般的眸子里浮出抹冷意,“只是那时,,我太想念母妃,偷偷溜出宫去,发现她的情况,然后闹了几回自尽!”
“父皇心疼我,让母妃歇微歇了歇,她才缓过口气来。”
只是,她那么闹腾了之后,谢皇后看她不顺眼起来,原配嫡公主,在谢皇后这种‘二茬皇后’眼里,本就碍事,更何况,还是个一味偏向生母,根本养不熟的公主。
自然更加厌恶。
曲昌公主身体变差了,时不时生病,身边总会有诡异事发生,半夜啼哭,枕边有,小动作不段,直到她考上状元,一举全国知名,让父皇成为古来今来,第一个拥有状元皇女的公主,搬出皇宫后。
终得平安。
只是,公主府的人是一波接一波的换,她的名声也越来越差,身边的教养嬷嬷奇奇怪怪……
直到她反应过来,已经变成了个就会读书的天才,世事洞明,人情达练,一概不会,脾气也暴躁高傲。
想改!
十几年的习惯,根本改不掉。
就像现在,哪怕听从须白的意见,崔君琢的好意,知道要示弱乔瑛,跟她和好,曲昌公主都觉得脸上臊的厉害,恨不得大发脾气,直接把她赶出去。
“……母妃的病,已经有年头了,每年总会犯个三、五次,只是今天更严重些,我去时也好的差不多了,但是,不晓得怎么回事?许是压得太久了,我看着母妃的模样,竟然控制不住火气!”
“世女,我是失态了,差点坏了咱们的计划。”
曲昌公主僵硬的服软。
面对尚需服用安神药的公主,乔瑛能说什么呢?
只好笑着安慰,“没什么大不了的,总归结局是好的就成,公主也不用太担心,静安师太吉人自有天向,会没事的……”
“多谢!”曲昌公主低声。
两人不咸不淡的聊了会儿,曲昌公主露出疲意,乔瑛识趣告辞。
她离开聚含宫,却没有直接出宫,而是去了东暖阁,跟严森汇报了曲昌公主的精神,以及用药情况。
“劳世女挂心了,我会禀告万岁的。”
严森笑言,眼底难掩担忧,目光凝视乔瑛,迟疑片刻,“……世女和公主年岁相仿,又有……”
他想说‘有差不多的经历’,家里都不省心,又觉得这话说起来不好听,便掩下了。
“……我看公主对世女颇为亲近,日后,多劳你上些心。”
他是内监,又是太监,不好总往公主府去。
“大伴放心,公主小我几岁,说句失礼的话,我是拿她当妹妹看的,‘照应’是理所应当。”
乔瑛应声。
好话说了,照不照办……
以后看情况。
严森打了个千儿,“托付世女了。”
乔瑛赶紧还礼,复又交谈几句,才各自告别,转身出宫。
她一路打马,回到镇远侯府。
彼时,王如凡刚好在家,听她回来了,就找过来询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