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萧玄辰和乌子虚到了山下的村口时,果然看到官府的人压着一车车的粮食准备发放。
而村民们拿着器具,一个个眼巴巴地望着。
偏那县令还是个多话的,站在粮车上说着一套套的话。不外乎,是宣扬朝廷对灾情的重视,上级对百姓的爱护。而百姓们,要心存感激等等。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念叨了大半个时辰,乌子虚听得不耐烦了,嚷了句:“哪来那么多的废话,要放粮就赶紧放,马上就晌午了大家伙还等着米粮下过呢!”
这么一打断,县令的好多废话就说不下去了,大手一挥:“放粮!”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喜滋滋地等着粮食到手。
可等到粮食发下来后,大家顿时就急了:“县令大老爷,怎么这粮食里头有一半都是沙子?”
其他的村民们纷纷叫嚷了起来:
“就是,都是沙子的粮食怎么吃?”
“掺了沙子也就算了,好歹多给点吧!就一小袋米粮,去掉一半的沙子根本吃不了了几天!”
“朝廷不是运了很多的灾粮吗?怎么是这样的粮?”
……
“大家稍安勿躁听本官讲!”县令站在粮车上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可说出来的话却格外混账:
“这粮食乃是朝廷派发,由成王殿下亲自押运。本官也是粮食到了之后,才看到粮是什么样。虽然是掺了点沙子,可洗洗也还能吃。粮食确实不多,主要就是应个急……”
此话一出,大家就纷纷开始骂起成王来。痛斥他们无良,给百姓吃这样的粮食。
县令于是又装起了好人:
“成王殿下可是金尊玉贵的人,你们怎可随意辱骂?不要命了?实话告诉你们,昨儿知府的宴会上,就因为一个官员笑了笑,当场被成王下令打死!本官也是为了你们好啊。都别闹腾了,乖乖拿着粮食煮饭去吧。本官会想办法,再替你们去寻点粮食。若是成王那边肯再漏点,一定第一时间给你们送来!”
说话间,他还摸了摸微红的眼眶,似乎真的不忍心见民生疾苦。
第203章 谁在吃人血馒头?
百姓们不疑有他,还以为这县令真是为大家好。于是只把一腔怨气怪在了成王头上,反而对县令感谢再三。
就在这时候,一声冷喝打断了县令的表演:“朝廷既然赈灾,却还用这样的粮食,那不是等着被百姓痛骂吗?你们真觉得朝廷有那么愚蠢吗?”
萧玄辰因为昨天帮助了灾民,大家对他很感激,对他的话也颇为信任。
豆豆奶奶道:“依你说,朝廷的灾粮没问题,那这粮食里头的沙子又是哪里来的?”
萧玄辰的目光冷冷地看向县令:“朝廷用于的赈灾的粮食来源一般有两处,一处是朝廷的储备粮食,专门用于突发状况。另外就是从民间征调过来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明确的斤两记录在册。掺了沙子的灾粮是出不了京都的,否则会被重罚。”
县令悻悻地道:“这本官就不知道了,反正朝廷给发灾粮也是一番好意,咱们也不好挑剔什么。”
乌子虚道:“你刚才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把灾粮有问题的原因都推到成王身上?不如咱们一起去找成王对峙,看看到底是灾粮有问题,还是人心有问题。”
县令哪敢找成王对峙?
昨晚,熊大柱虽然无辜丧命,可他临死前的提议还是被林照采纳。
今天一早,林照就以成王的身份去了卢县赈灾。他带去的灾粮自然没人敢动手脚。
可其他七个县的灾粮全部都是这种掺杂了一半沙子的,至于百姓会不会饿死,那才不是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要考虑的事情。
至于贪污下来的粮食,则会被他们运往其他地方。南方地区连续多日阴雨,到处都缺粮,因此米粮的价格比往年高了好几倍。这可是难得的捞金机会,他们又怎么可能放过呢?
至于成王那边,只要瞒过这一段时间,他回到京都后,山高皇帝远的,谁也不会知道灾粮里头的猫腻。
百姓有怨气,最多也就是背后骂骂成王、骂骂朝廷,谁敢真的告状?不要命了?
却没想到,这个时候会突然冒出来一老一少两个男人,话里话外地指责县令。
县令当即就恼了:“你们是什么人,怎么敢在这里胡言乱语?不对啊,这村里的壮丁都在修江堤的时候被淹死了。你们不是村里的人!"
萧玄辰道:“你不提我还忘了。这沧澜江的堤,朝廷可是每年都拨款修缮。怎么越修越糟糕呢?还平白无故的,死了那么多的壮丁?”
县令道:“今年雨水多,江水涨势过快,江堤还没完全修好就被冲垮了。那些无辜丧命的村民们都是本官的子民,本官也很心痛啊。哎,你还没说你到底是什么人呢!既然不是本县的县民,为何要来这里?莫非是为了骗取灾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