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邹倩煲完电话粥,鹿霜才启程回林场。
后面几天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拿出自己荒废已久的相机,开始上山下河、各种拍照片。
这台相机是林深送给鹿霜的20岁生日礼物,也是鹿霜前二十岁生命里,收到过最贵的礼物。
当时她在校刊做采编记者,专业出身的文字能力不在话下,但是每当遇到需要拍照摄影的时候,她便只能厚着脸皮找师兄师姐借。
一两次还行,次数多了,不光别人觉得烦,鹿霜自己也觉得很有负担。
她没有和林深抱怨过,但自从他陪着她去做了一次采访后,便在心里埋下了这个种子。
那时的鹿霜,收到这个礼物的第一想法并不是开心。
而是这么贵的礼物,她到底能不能收,如果收了,她又该怎么回礼。
少年人的爱实在太拿得出手,林深根本没给她拒绝的机会,就直接激活了相机,给她拍了第一张照片。
在之后的那几年,鹿霜走到哪里,这台相机就带到哪里,见证了他们无数的回忆。
鹿霜再次拿出相机时,许多的画面便涌进了脑海。
她没有放任自己在回忆中沉迷太久,她取下那张躺了许久的存储卡,将它放进柜子的最深处。
她不是奢侈的人,这种大件做不到说换就换。
但现在,它已经承载了新的任务,带着林场每一处角落的美景,奔向新的未来……
第98章 第一波游客
鹿霜的动作很快,一日时间,就注册好了各个平台的宣传账号。
一张张构图细致、色彩浓烈的照片发布上去,彰显了木兰林场方方面面的景色。
凭着鹿霜自己的账号自然是掀不起多少水花的,但是在邹倩的帮助之下,不少摄像、旅游博主都纷纷转载。
虽然没有引起上一次那么大的热度,但是单看数据,宣传的效果还是十分可观的。
看着不断上涨的粉丝量,鹿霜乐开了花。
这几天,林场到处都忙碌了起来。
东向宿舍楼住的人家全部都搬了出来,空出了一整栋楼,作为之后接待游客的宾馆。
鹿霜采购的床品家具已经全部到位,几位婶子主动申请去把那栋楼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换上了干净的床垫。
西边的小路,已经被每天上山下山的人踩平了,赵焱还带着人把一些格外突出的枝丫修剪了一遍,以免影响到游客的视线。
鹿霜制作了一份简易的简笔地图,理清了上下山的道路,又标准了几个适宜休闲娱乐、拍照打卡的标志性景点,在各个分叉路口设置了路牌,确保第一次来的人也能找到路。
文广旅局那边还没有给消息,但鹿霜不敢懈怠,一刻也不敢停歇地筹备着。
午饭时间,鹿霜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
电话那头是个清脆的女声:“你好,请问是木兰林场吗?”
“是的是的,您是?”
“你好,我们是在网上看到木兰林场的照片的,但是在美团还有好几个旅游app上都没看见你们那儿的预定信息,所以我想打电话问一下,你们现在开始营业了吗?门票还有住宿这些怎么预定呢?”
“啊!”鹿霜惊叫了一声,她竟然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顾不上食堂里其他人打探的目光,她连忙和那边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吓到你了,我们这边随时可以来的,目前还没有开始收门票。
我们林场距离乌县县城大概有两个小时的车程,看您是想住在县城里还是林场里,县城里的话可选择的比较多,林场里我们这边可以提供住宿,吃饭也可以在我们食堂解决。”
对面的女生立马做出了答复:“那我们就住你们林场里吧,我们下周五晚上过来,周天退房可以吗?多少钱一晚上呢?”
鹿霜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关于林场的定价,她确实还没考虑过。
但是打开门做生意,总不能不赚钱吧。
她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一百块一晚?”
这句话说出来,她自己都心虚的不行,不知道人家会觉得高了还是低了。
在城里一百块当然住不了什么宾馆,但这毕竟是在偏远的林场。
鹿霜紧张得不行,感觉后背都渗出了汗珠,那边的人才利落地回答:“没问题啊,我们四个人,留两间房可以吗?”
鹿霜的心放了下来:“可以可以,你们开车还是坐车啊,如果坐车的话我可以到县城里接你们,到我们林场这边没有公共交通。”
对面的人明显没想到她会这么热情:“可以吗?我们是开车,但是技术不太好,不知道你们那边的路好不好走。”
“没问题,到时候我开车下来给你们带路!”鹿霜答应得非常爽快:“对了,我们这边海拔比较高,温度比城里要低不少,你们可以带一两件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