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放心,钱的事就包在娘身上,娘一定给你办到!”睡梦中,红叶又好像听到了梅英斩钉截铁的声音。
听着那棉车的嗡嗡声响,红叶犯愁了,娘,我怎么才能帮帮你呀!红叶开始郁闷起来了。
“孩子们,吃饭了。”梅英每天都这样张罗着。
“娘,你能不能换一换,每天就这两样,老嫌我个矮,老是吃这个,咋能长个!”大家还没有坐下来,小海看见桌子上的饭菜发起了牢骚。
看着小海,梅英发呆。我也不想吃这个,可家里也就这点东西了,咋能换花样。
杏儿也撅起了小嘴,看样子也像是没有食欲。
老杨端起碗,一言不语。他知道自己没啥本事,可祖祖辈辈也都是这样过来的。拿现在和以前比算是好多了,最起码家家户户都有了田种,再不像打仗的那几年,但就是家里的田地不多,能产粮食的也就是山坡上那一两亩地,平时收点小杂粮还可以,要是种点小麦,多收成一点,就要看老天爷的眼色了,多下点雨水,收成还行,要是雨水少一点,可就不怎么好了。
老杨把这些话给孩子讲过好多遍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小海刚上二年级,正在长身体。杏儿比小海大两岁,也不过是个孩子,吃不惯也很正常,总比没饭吃强吧,看着孩子的一个个眼神,老杨也感觉对不起她们,但实在是无能为力呀!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表情,梅英还是笑了笑,“孩子们,今天都把饭凑和着吃了吧,过几天,娘把纺好的棉线给他们送过去,换来几个钱,给你们做点肉吃,好不好?”
梅英虽然笑了,但笑的眼睛里却噙着泪花。
红叶从梅英的眼睛里读到了什么,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算是做个表率吧。
见红叶端起碗,小海、杏儿也就乖乖地吃了饭。
收拾完家务,看着孩子们上学走了,梅英又走出了家门。
“嫂子,还能给打兑两个不,孩子等着交学费。”
“梅英,实在不好意思,这钱前夜刚给俺那个兄弟拿走了,说是买化肥用,要是早一天来就好了。”
她婶,在家呢!
“在家呢!嫂子,有事?”
“哎呀,这不,孩子又要交学费了,还想给你家再借一点,不知道……”
“没啦,这次真没啦,这不,刚……”
一个10多岁的小孩,看见梅英朝自家院子走来了,赶紧关上外门,大声喊到:“娘,那个大娘又来借钱了!”
梅英走到门口,看见堂屋门也已经关上了,站在门口犹豫了一阵,转身挪着步子走开了。
……
一会跑东家一会串西家,为了早一点给孩子筹措到学费,梅英不顾脸面,苦口婆心,四处奔波。
红叶无精打彩地晃荡在上学的路上,一个声音突然从后面传来,“红叶、红叶,等等我!”
红叶不用转身就知道是大喇叭宋艳,她慢悠悠地停下脚步。
宋艳气喘吁吁地嚷嚷到:“刚才出门时正好碰到了你家阿姨。”
红叶听了很不是滋味,有气无力的问到,“又到你家借钱了。”
宋艳点点头。
梅英借钱时的一次次难堪早已刻字红叶心里。有几次梅英出门,红叶便悄悄跟在她后面,看着她被人拒绝在门外的时候,她真想上前阻拦梅英,可每次鼓起勇气,瞬间就像撒了气的皮球——憋嘟嘟了。
不借钱,小海、杏儿的学费从哪儿来,父亲的药费从哪儿来,红叶心里也明白,但就是见不得梅英低三下四,被人看不起的样子。
宋艳见红叶一脸的不高兴,像是吃了闭门羹,也不再吱声了。
宋艳比红叶家稍好一点。她的父亲在乡里是个临时工,工资不算高,但有点总比没有强,反正吃喝没有发愁过。
宋艳对红叶也算是有恩,每次用钱的时候,基本上都能帮帮她。
瞅瞅宋艳,红叶又说声谢谢。
宋艳有点不好意思,“别给我客气了,这次也没借给你们。”说着俩人拉着手大步向前走去。
听人说,加工点正在收石棉线,梅英听了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又有钱了,一定要给他们解解馋。可没过两天,又有人传出话来,说是马上快过年了,要是去晚了,说不定就不要了。
梅英听了又非常着急,心想,这石棉是免费要来的,辛苦个把月了,就是想挣个加工费,要是他们不收,可算是白辛苦了。于是加了几个晚上班算是纺完了。
可事不凑巧,这几天又正好下雪,雪不算大,但整整下了一个晚上,地面多少有点结冰。
打发孩子们上学走了,梅英裹紧衣服,抗起了打包好的石棉绽走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