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德若有所思点头,然后又问起钱有福《春秋》里的困惑点。他能解决的,就当场给钱有福解决掉,他也不会的,兄弟俩商量着今天等夫子上课的时候,再找机会问。
周氏不懂兄弟俩学业上的问题,笑眯眯等钱有福兄弟俩说完了学业上的事,这才跟钱有福他们提起说他们三婶吴氏时隔多年终于又怀上了,她今天要回去看看,可能要晚点回来的话。
“三婶有了?”钱有福惊讶,这么多年没见他三婶肚子再有动静,他还以为他三叔三婶不会再有孩子了呢。他听他爹提过,之前他爷他奶甚至动过把他过继给三叔三婶的想法。
周氏笑着点头,“刚满三个月。你们三婶这一胎来的不容易,娘得回去看看。”
“应该的。”钱有德点头,“娘你不用担心我们,回头阿福下了学让他去小胖家或者阿继家待会儿就行。”
钱有福点头,“那哥你呢?要不要也……”
钱有德摇头,“夫子接下来几天要给我们几个今年准备下场的开小灶。接下来一段时间,我本来就要晚一点回来。吃饭的话,夫子也说了,到时候会让师娘给我们安排。娘你不用担心。”
师娘安排?钱有福眼睛一亮,“那我能去蹭饭吗?”有幸尝过他们师娘做饭手艺的钱有福热切的道。
钱有德:“……应该,可以?”他弟如果一定要去的话,以夫子对他弟的喜欢,夫子应该也不会拒绝的吧?
“那我今天晚上不去小胖家了,我要去师娘那蹭饭。”
“也行吧?不过我得先跟夫子说一声”,免得师娘没有准备他弟的饭,就是开这个口实在是让钱有德有些难为情。
“我还说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原来是这事。”袁夫子笑着捋捋胡子,“行了,我知道了。不是什么大事。你让阿福来吧。正好你们师兄从江南回来了,叫他一起见见。”
“师兄?袁勤师兄?”
袁夫子共两子,次子就是之前带过他们几年,如今在府学念书的小袁夫子袁毅;长子袁勤早几年前中了秀才后就去了江南书院念书,这些年一直拖家带口在江南书院求学,除了乡试的时候,鲜少有机会回来。
今年也是袁夫子年前正好得了一场小病,袁勤今年也要回来准备考乡试,这才带着妻子儿女从江南提前回来尽孝。
袁夫子笑着点头。“你们袁勤师兄这次回来,还特意给你们搜集了一些江南那边的考题,到时候正好让你们做做练一练。”也长长见识,看看人家江南都是怎么考的。
江南的考题?钱有德听说有这好东西,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钱有福得知晚上不仅可以蹭到师娘做的饭,还能看到袁勤师兄带回来的江南那边的考题,就更开心了。
跟着他哥、张霖他们进了私塾隔壁夫子家的院子,脸上的笑就没落下来过。
以至于袁勤对自家爹、自家弟弟口中、信中经常提到的这个天资颇佳的弟子第一印象就是这孩子真爱笑,比他家囡囡都爱笑。
“难怪爹你们都这么喜欢这孩子。”
袁夫子笑着摇头,这才哪跟哪儿?“等会儿等你娘出来,你才知道你娘为什么这么喜欢他。”
明明没见过几回,却是三五不时就要念叨上几句。
袁勤: ……
难道他娘喜欢这孩子,还不是因为他爱笑?
袁勤好奇的观察钱有福。
那么钱有福注意到袁勤时不时打量的目光了吗?
当然,他又不是死人,袁勤这么直白的打量,他发现不了?不过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在最开始的时候跟对方认认真真见了个礼,然后他的心思就被袁勤拿回来的那些考题吸引住了。
有一说一,江南不愧是江南,读书人的圣地,自古以来全国学风最浓郁的几个地方之一,看看人家这题出的,就是比他们平时做的题更难。
因为计划明年最迟后年就下场试试,这一年来,他们青阳县的县试、府试、院试的题,钱有福也有一搭没一搭从夫子那借来抄下来做过。最近这两个月更是差不多每旬都要让自己做上一份,因此今天看下来,就特别有感慨。
之前他做的他们县的题,前面基本上都能做的很顺,要到后面写策论,考察《春秋》的内容,才会把他难住,可是现在他手
上的这套题,这才刚开始,他就已经开始有卡壳的地方了。且越往后,卡的地方越多。
“感觉做完这套题,我得把四书五经都得再好好通读几遍。”之前觉得已经读的差不多的书,好像又出现不少缺漏的地方。
张霖、钱有德几个跟着点头,“多谢师兄。”
袁勤摆手,正想说几句客气话,就被突然出现的他娘一声嗔怪打断了。“谢啥谢?他做师兄的,给你们带几套题回来,还不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