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为了彰显自己对神明的虔诚,村人第一个修缮的正是摆放神像的正殿。
如今,新的神农像还未做好,正殿之中空荡荡的一片,倒也显得有些寂寥。
“日后, 我们就要在此生活了。”项晓芽看着堆满了材料的院落, 又眺望了一下远处, 颇为感慨道:“此处风景倒是极好的。”
“娘娘喜欢便好。”妲袂点了点头。
其实和黎国那些真正的风景名胜相比, 这山腰上的神农庙,着实是平凡了些。但是国师们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便是再平庸的神农庙, 有了娘娘这一尊真神, 想来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成为有名的灵山仙庙了吧。
毕竟是自己未来的财产, 项晓芽又带着妲袂里里外外的逛了好一会儿, 在心里把这儿的每一寸土地将来要做什么都想了个遍, 过足了瘾头才停下脚步。
便再次是, 天空忽然挂起了大风。
项晓芽抬头朝远处望去,就见风来的方向, 天上飘着一大团黑漆漆的乌云。
“看着天是要下雨了……妲袂,去把小妹喊回来吧。”
妲袂也见了那乌云, 便道:“好,那娘娘在此处莫要走动。”
山路崎岖,落雨之时不可乱走动,否则一个不慎滑落下去,怕是会丢掉半条命。
“嗯,早去早回。”
项晓芽说完,妲袂便小跑了出去。
花小妹说的桑葚林距离这儿不远,本以为她们能赶在下雨前回来,可乌云于狂风完全遮盖住天空时,神农庙里也未见着连个小家伙的身影。
项晓芽走到门前,忍不住皱了眉。
院内的材料本就多砖石沙土,此刻狂风大作,倒让整个寺庙看起来灰蒙蒙的一片,连实现都有些受阻。
很快,大雨便倾盆而下,噼里啪啦地随着狂风砸在了神农庙的墙壁上。
项晓芽没法,只能后退到了最里头,这才免了自己被淋湿。
看着外头被暴雨打的不停摇摆的树叶,闻着鼻尖传来的泥土于草木的气味,明明应该是很吵闹的场面,她却觉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第一场雨,想到这个世界的雨水是没有污染的这一回事后,她甚至有种跑到雨里淋上一场的冲动。
当然,这种作死的事情她也只是想想而已,她现在这个破身体要是淋了雨,少不得又要烧上好几天,所以很快项晓芽就将这个念头抛到脑后了。
外头暴雨还在持续,气温也随之开始下降。
项晓芽又等了一会儿,见小家伙们还未回来,便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拿出手机开始鼓捣起来。
西关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都是上半年种植小麦,下半年种植玉米。
而相比亩产只有百十来斤,其中大半还要交税的小麦来说,亩产大约能到三百斤出头的玉米才是村民的主食。
是的,在自己的时代已经能达到亩产三千斤的玉米,在这儿最好的成绩,只有区区四百斤。
项晓芽知道这个时代农业落后,栽培方式、土壤结构、病虫灾害以及种子优劣都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
黎国的玉米,是第三任国师在位时,专门从海外让人寻回来的高产粮种之一。
和土豆、红薯相比,玉米因为形象如温润白玉,食用后也不会有什么不雅的影响,所以更得权贵们的喜欢。
所以,第三任国师的玉米全国推行并不顺利,土豆和红薯解决了大部分百姓的饥荒问题,轮到玉米的时候,国师便缠绵病榻,直到他病重而亡,玉米也依旧是只有部分权贵能享用的贵物。
先皇后继位国师之后没多久,就与彼时还是皇子的皇帝一同推行了玉米,让其不再只是权贵才能食用、种植的金贵之物。
只是,先皇后到底不是专门搞农业的,所以玉米在黎国普及了三十多年,可至今亩产的最高纪录,也才四百斤左右。
还是在皇庄精心照料之下的产量,相当于原先世界的试验田产量了。
所以说,这个国家的皇帝,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项晓芽滑动屏幕,在知识库的搜索栏里输入了‘耐旱玉米种子数据’,页面很快就跳出了密密麻麻上千条的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她叹了口气,一边怀念着现代好用的笔记本和圆珠笔,一边刷起了资料。
其实,这些日子项晓芽这些天已经提前配置了足够整个村子使用的肥料,可以说,只要村民按照她的办法来种今年的玉米,至少能保证亩产可以达到五百斤往上。
有个别土壤墒情非常好的地,甚至能够突破亩产六百斤的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