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时候,刘璃特意选择了乡间的路,看了一下乌伤县的粮食种植情况。
整个大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因为刘璃早有预防,东海国的旱情还算可以。不过即使是这样,穿过田野的时候,她看着干裂的地面都觉得心痛。也幸好这里是靠近大海的,内陆地区受灾恐怕会更加严重。
刘璃看着眼前着黄灿灿的稻田,看着远方偶尔有一些虫子飞过,她的右眼皮很不合时宜的跳了一下。
“停车。”刘璃扬声让御者停下。
“公主,怎么了?”陈非策马过来。
刘璃趴在窗口对他低语了几句,陈非听罢微微点头,而后他便下马走到了田野之间。随着他走进去,更多的虫子虫田间跳起,扑到了其他地方。
刘璃看到这一幕的瞬间,倏地瞪大了眼眸,简直要瞳孔地震了。
蝗虫?!
今年的天气如此异常恶劣,而且干旱了好几个月不见一滴雨,这不就是蝗虫出现的契机吗?
刘璃也管不了许多,直接跳下马车也走到了田间,随手挥开一片稻田看了一下,哪里还有曾经颗粒饱满的样子,里面的稻谷基本上全被虫子给吃了。
不是,这么严重的蝗灾,怎么都没人向上汇报?如果不是自己来乌伤县,根本都发现不了这样的情况!
放眼看去,这里最起码也有几百亩地,这些都是粮食啊!
刘璃越想越气,压着心里的怒意道:“去县令府。”
目前乌伤县出现了蝗虫,可想而知其他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了。再过一个月这些稻谷都要收了,只怕到时候被蝗虫吃得颗粒无收!
乌伤县令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听闻大王来了,忙不迭出来迎接。刘璃看着他,深吸一口气控制好语气,问道:“县令最近可去乡间看过?”
乌伤县令连连点头:“老臣昨日刚刚去过,稻田茂盛不日就可收成。”
“茂盛?”刘璃冷哼一声:“那田间成片的蝗虫,你是眼瞎看不到吗?”
乌伤县令先是愣了一下,而后点头:“倒是见过。”
“见过为何不上报?你知不知道,一旦蝗虫成灾,今年百姓们将颗粒无收。”刘璃这下是真的生气了,他若是说没看见倒也能治他个失职之罪,可他看见了却不上报,这……
刘璃冷声道:“乌伤县令渎职,令乡村虫灾泛滥,先关起来,待虫灾解决之后再进行审判处置。”
刘璃身后的士兵上前直接将其给扣下,他自然是叫冤:“大王,老臣何罪之有?”
因为大王重点发展乌伤县,他每日起早贪黑去巡查县里的情况,生怕会发生什么纰漏。他敢说,整个东海国就找不出他这么勤勉的县令了。
“你去乡间看见了蝗虫,不想办法治理除虫就算了,还当没发现。孤不治你的罪治谁?”
乌伤县令道:“大王,此乃螽是神虫也,不能除呀。”
刘璃:“?”神他妈的神虫!
刘璃怒斥:“愚昧无知!”
“大王,出现神虫乃是上天下降的惩罚,老臣岂敢逆天而行?”
刘璃:“……”难怪没有人向她汇报田野间出现了蝗虫,原来他们居然认为这个蝗虫是神虫?
一时间刘璃顿感头疼,只能说目前的社会局限性还是很大的,也怪自己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告诉大家,出现蝗虫是很严重的灾难。
她挥了挥手,示意士兵先将乌伤县令给放了,沉下心来想想现在要怎么办。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蝗虫灾害最早出现在周幽王时期,那时候的人们是用火来消灭蝗虫的。
但周幽王时期已经是西周晚期,马上要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了,因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人类对于蝗虫这种灾难进行了神化,他们认为蝗虫就是上天对统治者的惩罚,坚信蝗虫是神虫。
于是在这样的思想下,人类就任由蝗虫吃庄家。甚至还有百姓用祭神的方式,来祈求这些蝗虫快点离开。
至少在唐朝之前,政府是从没有组织人灭蝗虫的。
到了唐朝的中后期,百姓的思想才发生了改变。唐玄宗时期,山东爆发了蝗灾,当时的宰相主张灭蝗,还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后来山东蝗虫灾难得到了控制,政府自此才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捕蝗吏,来管控全国的虫灾工作。
所以目前刘璃要做的不仅是除虫,还要给百姓们科普,这玩意是害虫并非什么神虫,要尽快消灭掉才是。
刘璃想了想,让人取来纸笔,在纸上将蝗虫的成年形态、幼年形态还有卵虫会出现的位置,都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