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璃瞥他一眼,笑着问:“父皇让你来做什么?”
使臣连忙道:“陛下听说了公主……呸呸呸,是东海王您今年大丰收,所以安排下官来问问,公主是怎么做到的?今年究竟收成了多少?”
刘璃微微扬眉,像是在仔细的思考,而后回答道:“恩……我今年收上来的稻谷,超过了大汉粮仓里面舍稻谷的总和。”
水稻适合各南方种植,因此没办法成为关中地区的主粮,因此大汉粮仓里的稻谷并不是很多,但是整个大汉的粮仓加起来还是有很多的。
使臣听到刘璃今年的收成竟然这么多,一时有些不敢相信:“陛下还想知道公主怎么做到的。”
刘璃扬了扬眉,笑眯眯的说道:“你回去告诉父皇,让他下旨命所有种植水稻的郡守都来我的王都。我亲自教他们如何种植高产量稻谷。”
使臣看着刘璃嘴角那一抹狡黠宛如小狐狸的笑,不知道为何突然觉得后背发凉,感觉好像被算计了一样。
他小心翼翼的吞咽了一下口水,应承道:“诺。”
使臣在东海国并未停留多久,便返回长安复命了,却是沈御不解的询问刘璃:“公主为何不告诉使臣大人,种植水稻的秘密?”
刘璃唇角微扬:“笨,现在告诉他了,我之后还怎么赚钱?”虽然她不介意全国推广杂交水稻,但是目前她还是要以东海国为主,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将杂交水稻的种植办法卖给那些同样要种水稻的郡守,岂不美哉?既赚到了钱还推广了杂交水稻,日后全国粮食都能变多,真是皆大欢喜呢。
被骂笨的沈御抬手摸摸鼻尖,暗道好狡猾的大王。
第244章 螃蟹贸易
——公元前115年, 夏,关东地区再发水灾,东海国以粮援之, 无人饿死。天子选择性的在各封国和郡之间设立均输官,调节各地物资。
由郡守或者封国统一收购农民手中多余的产物,稳定市场物价, 让商贾无法操控市场。
刘璃也没想到关东地区的水灾,正好让自己从百姓手中收来的粮食派上了用场,她以多出收购价一点点的价格卖给了关东受灾的一些郡县, 虽然少赚了一点但是至少稳住了灾情。
前往东海国的使臣返回帝都长安之后,向天子汇报了在东海国的见闻。听得刘彻恨不得亲自去一趟东海国, 看看成片黄金色的稻田,还有那神奇的踩水车。
“臣去的时候,公主正在东海郡的山里,用一个黑色的石头在炸山, 那场面真是太壮观了。”使者绘声绘色的向天子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仿佛已经没办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虽然东海公主被封为了诸侯王,不过他们叫公主已经习惯了,一时难以改口,刘彻倒也不在意这些。
“炸山做什么?”刘彻听到炸这个字,自然就想到了之前阿璃发明的炸弹, 他想不明白阿璃为什么要去炸山。
站在一旁的臣子们也想不明白, 如此有威力的东西为什么要去炸山?
“公主说这样采矿更加容易一点,可以节省一半的人力资源。”使臣想了想,公主当时好像是这样说的。
刘彻又问道:“那阿璃有没有说她是如何提高稻谷产量的?”
使臣说:“公主请陛下下达旨意, 让所有可以种植稻谷的郡县安排人去东海国,她会亲自传授种植之法。”
刘彻皱起眉头:“为何要搞得如此麻烦?”阿璃直接将种植之法写下来发给其他郡县不就好了吗?
站在臣子中的桑迁听到使臣的汇报后, 唇角微微上扬,显然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桑侍郎,以你之见阿璃这是何意?”刘彻看向桑迁。
桑迁微微抬手作揖,而后回答道:“阿璃……咳,东海王是打算将提高产量的办法出售给诸位其他郡县。”
这……也能出售?众臣们只觉得东海公主是不是钻钱眼里了。
刘彻听罢却哈哈一笑:“倒是你了解阿璃。”也算是对桑迁的褒奖了。
随后刘彻下旨,让南边一带所有种植稻谷的郡县去东海国求学提高稻谷产量的经验,明年秋收见不到成效,这个太守就不用当了。
远在东海国的刘璃非常感谢刘彻的配合,让她又赚了一笔钱。
十月末,朱山拊父亲朱买臣的灵柩回到了吴县,还有不少百姓知道这件事情后,自发的来为朱买臣送行。
刘璃在长安的时候见过朱买臣一面,只不过并没有触碰到他,所以也没有解锁他的好感度。如今他身死,又是朱山拊的父亲,她想了想决定也来送送这位在史册留名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