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唤作大妞的女孩看着眼前只有手指大小的馍馍,她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捧着这一小块食物,却不知道要怎么下口。她要和两个妹妹一起分食这一小块馍馍。
男人将自己手中的八分之一又分了一半出来,递给了妻子,然后自己吃了最后的十六分之一。
佝偻的老人咬了一口手里的馍馍,昏花的眼睛直冒眼泪,她沙哑着声音开口:“水,我想喝水。”
男人嘴里的馍馍还没咽下,连忙站起来道:“阿母,你先等等。”说着他左右看看,捡起地上已经碎掉的瓷碗,小心翼翼的跑出门外,接雨水过来给母亲喝。
趁着男人出去了,老人将手里咬了一口的馍馍递给了女人:“你吃吧,吃饱了才有奶水喂我的小孙子。”
“母亲。”女人的声音颤抖着。
“我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饿死也就算了,可孩子还小啊。”
站在一旁的几个小女孩都眼巴巴的看着祖母手中那四分之一的馍馍,纷纷咽了下口水,肚子咕咕的叫了。
见到此情形,刘璃眉头微微皱起。
想了想,刘璃故意轻轻的推了一下孔子像,发出了动静引来了关注。
女人听见了动静,一脸警惕的站起来将身边的几个孩子都保护在自己的身后,神情慌张的看向孔子像。
刘璃拍了拍裙摆,从孔子像后走出来,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语调说道:“你们别怕,我们也是进来躲雨的。”
**
几个人围在一起坐下,刘璃看着三个狼吞虎咽吃馒头的小女孩,就算吃噎着了也要将馒头往嘴里塞,生怕吃慢了手里的馒头就会消失一样。
男人大口吃完馒头后,对着刘璃和陈非连连道谢:“谢谢两位恩人,谢谢你们。”
刘璃一直等他们都吃完了,这才开口询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准备往哪里去。
男人缓缓的开口说:“我们是从交阳县而来,打算去往朔方郡。”
听到男人这么说,刘璃有些诧异的扬了扬眉:“从这里去朔方郡,你们又没有交通工具,十天半个月都走不到那边呀。”
“那总比在这边饿死得好。”男人一脸晦涩:“女郎有所不知,交阳县令不仅克扣我们的粮食,甚至还奴役我们,我实在呆不下去了,这才带着全家逃了出来。”
交阳县地处鲁国,朝廷的使节带着粮食过来赈灾,帮助此地百姓度过难关,然而交阳县令不仅不发赈灾粮给百姓们,还要让受灾的百姓去做苦力,美名其曰以工代赈。
刘璃听到男人的述说后,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若干了苦力就能得到食物,我倒也愿意去做。可我们劳累一整天,只能得到半个馍馍。”男人诉苦道:“家里这么多张嘴都等着吃饭呢,半个馍馍都不够我一个人吃。”
“这件事情,赈灾的使节没有过问吗?”
男人愤怒道:“那使节和县令根本就是一伙的,一半的赈灾银都到了他们的口袋里,我们这些老百姓一个子都没得到啊。前几天,听说大汉的东海公主来了,县令和使节这才给我们一家人发了两个馍馍。可等那东海公主一离开,县令就说之前发给我们的两个馍馍是赊给我们的,要我们干两天活才给饭吃。”
顿了顿男人又道:“听说朔方郡中有一个朔方城,非常的富饶,而且在朔方城中还能赚到钱,粮食多到吃不完。我就和家里一合计,与其在这里饿死,不如去朔方城,至少还有一个希望。”
在这个年代,粮食可是比钱财还要硬的流通货,朝廷中央的使节居然和鲁国的县令狼狈为奸,这倒是让刘璃没想到的。
夜深了,屋外电闪雷鸣,似乎将有大雨而来。陈非脱下自己身上的外衣铺在地上,小声道:“公主,你就在这里歇息吧,我守着你。”
刘璃悄悄的看了一眼那家人,转头看向陈非,小声说:“如今你我单独在外面,你唤我阿璃便是,总是叫公主会暴露身份。”
一道闪电自窗外亮起,浅浅的照亮了她白皙的脸颊和漂亮的瞳仁。陈非心尖一柔,他低低的应了一声:“诺。”
顿了顿,他格外郑重的叫了一声她的名字:“阿璃。”
他的声音很轻,几乎不可闻,可刘璃还是听到了他的叫唤,她的耳根微微一麻。
刘璃小声开口:“明日你想办法通知士兵队伍,返回去交阳县。”
陈非点点头:“好。”他又指了指已经准备好的地铺:“公主躺上去歇息一会吧,之前两天你都没怎么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