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奴县本来就是上郡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而上郡还是大汉的边郡城市,前些年上郡就曾遭遇过匈奴人的洗劫。高奴县因为靠在中间位置,免于劫难。
如今大汉经常战胜匈奴,国家的边郡也趋于稳定,恰逢七月,农田里的小麦长势正好。
带领公主和刺史视察县内情况的官吏道:“近几年旱情严重,若不是公主当初叫人开渠灌溉,如今我们高奴县的粮食也不会长这么好。”不过虽然有水渠灌溉的加持,农田里的庄稼长势依旧不如之前。
“公主减轻我们高奴县的赋税,好多百姓都感谢公主呢。”
“对了,关于洛川县附近的山匪,你知道多少?”刘璃顺势询问。
官吏愣了一下回道:“这个小人不太清楚,只听说正常人都不敢从那边过。”
看来洛川县的山匪声名远扬呀,刘璃想了想道:“我交代你一个事情吧,你跑一趟洛川县附近的几个县,收集一下关于这些山匪的信息,最好确切的打听到一共有多少人,当家的是谁之类的。”
官吏:“诺,小人一定替公主办妥。”
接下来就是一边等官吏的消息,一边等长安派来的两个水衡都尉来这边开挖石油井。关于洛川县附近山匪的事情,刘璃也写信给刘彻说了,她提出了将这些山匪招安的想法,刘彻在回信中赞成了刘璃的想法,并且允许了刘璃可以调动各县兵力。
得到了天子的允许,刘璃也可以大胆放心去干了。在等安排去的官吏带消息回来的时候,刘璃也没闲着,已经将储存石油的金属罐模型给画出来了,她特意在金属罐上多画了一个阀门,这样日后要用到的时候,只要开阀门就可以将石油给放出来了。
然而她在高奴县等了三天,按理说两位水衡都尉应该早就来了,可现在他们连个影子都没有了,倒是安排去打听消息的小吏回来了。
小吏刚刚回来,就直接来找了刘璃,并且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一一告诉了她。
洛山上的山匪人数不确定,有的县说有上千人,有的县百姓又说有几百人,究竟多少人大家也说不清楚。
山匪的头头姓袁,别人都叫他袁老大,据说他虽然会抢劫路过富商,但如果是穷苦百姓从洛山附近走过的话,是不会被抢劫的。
刘璃听罢,大概也搞清楚这山匪的情况了。这些人既然不打劫穷人,说明他们还是有一点是非观念的,只要好好谈判,应该可以将他们都招安了。
只是……从长安来的两个水衡都尉为什么还是没有来?这两个人该不会在路上发生什么意外了吧?
像是想到了什么,刘璃倏地吸了一口气,转头看向桑迁:“父皇安排来的两个水衡都尉,该不会是从洛川县过的,然后被这些山匪给绑架了吧?”
桑迁听刘璃这么说,神情微微一凛:“这么说的话,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刘璃站起来走了两步,抿了抿唇道:“看来这些山匪可能招安不了了。”如果这两个朝廷官员真的被山匪绑走了,若是他们还活着,一切都好说。但如果他们死了,那么招安就会变成剿匪。
刘璃转头和桑迁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先去洛川县,和洛川县令说明白目前的情况。离开高奴县的时候,刘璃特意用两个矿泉水瓶装了两瓶石油,一瓶交给了桑迁:“先带着,说不能能派上用场。”
他们带着步兵一路前往洛川县,县令得知建陵公主到访,慌忙前来迎接。还没等刘璃开口,洛川县令就先开口了:“建陵公主,臣有罪啊。”
刘璃盯着他看了一会,挑眉问:“你有什么罪?”
“洛山上的山匪给臣送来了这个,他们劫持了两位都尉,要臣拿十万石的粮食去换人。”洛川县令心里也是憋屈,这些山匪怎么偏偏将这个东西送到自己的县衙来了,为什么不送去隔壁的黄陵县呢?
洛川县令哭诉道:“臣这个地方本来就小,人口也少,这一年的税也上缴不了十万石的粮食呀。可这些山匪还说了,如果臣不答应他们就将两位都尉的脑袋割下来,挂在县衙门口……”
刘璃听着这话,眉头皱了起来。看来这些山匪的胆子还真不小,不仅敢绑架长安的官员,还敢说出这样的话来威胁县令。
十万石的粮食,这些山匪还真敢开口要!
“这件事情你告诉父皇了吗?”刘璃问。
洛川县令连忙点头:“今晨,臣已经安排人将奏疏急送去了长安,这会陛下应该已经收到奏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