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六年之后,当年那个小宦官,摇身一变成了厉害的将军,甚至还封了侯爵呢?
刘璃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而后吩咐道:“你叫两个人去盯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竹青:“诺。”
虽然朔方郡中有陈非的两万精锐骑兵守,可以不用害怕匈奴人打过来,但是城还没建好,就被攻城的话,于民心不稳。
她好不容易才让百姓们坚定了留下来建城的决心,可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
陈非将军带骑兵往鸡鸣塞那边跑的消息,已经被很多百姓知道了,大家也在猜测是不是匈奴人又杀过来了。
想到以前边郡被匈奴人烧杀抢掠的事情,很多人都心有余悸,甚至想要不要提前撤出城。
边郡果然一点也不安全。
一直到中午,安排去调查的侍卫返回来向刘璃汇报边塞的情况。“公主,不是匈奴人攻打来,而是匈奴人来投降了。”
刘璃诧异:“匈奴人来投降?”她没听错吧?这才元朔三年啊,匈奴人就投降了,那历史上之后十几年的战争,大汉和谁打的?
侍卫回道:“陈将军此时正押着来投降的匈奴人往城里来了。”
这边侍卫刚刚向刘璃汇报完,那边陈非便已经单枪匹马的回来了。他入郡守府,求见公主。
刘璃连忙让他进来,眼巴巴的看着他,希望他将事情给说清楚。陈非也不作隐瞒,将匈奴人投降的事情和刘璃说清楚。
原来,去年十月秋天,匈奴人之所以没有来偷袭大汉,是因为他们的军臣单于病危了。匈奴内部其实也不和谐,这个军臣单于病危之后,匈奴各部落的势力便也在暗自争斗。
一直到去年冬天,军臣单于死了。
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并且要迫害军臣单于太子于单。这个太子于单没办法,只能带着他的一部分亲信向南逃跑到大汉边境。
安排在长城上的士兵发现了太子于单的踪迹,便通知了城内的守军,陈非便是这样带兵出去的。
太子于单表示愿意投降于大汉,现在陈非已经将这些人全部扣押下了,打算亲自押送这些投降的匈奴人回长安。
刘璃听完之后,这才恍然:“原来是这样。”
陈非道:“我怕这个太子于单投降有诈,所以并没有将他们带进县城。如今我回来只是想和公主只会一声,我得离开朔方郡。”
“我知道了,你放心带那个匈奴太子回长安吧。”刘璃道:“朔方郡这边你暂时不用担心,匈奴人内部大乱,又更换了政权,一时半会恐怕也不会再来骚扰大汉了。”
“公主在城内还是要注意安全。”陈非不忘叮嘱一句,默默地补充道:“臣会尽快回来的。”
刘璃抿了抿唇,颔首道:“好。”
等陈非离开后,刘璃出于好奇,闭上眼睛搜了一下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事情,结果还真被她给找到了。
同样是元朔二年的冬天,匈奴的军臣单于死了,随后被他的弟弟伊稚斜给夺了政权,太子于单跑来大汉投降,然后汉武帝还给这个太子于单封为了涉安侯。
看来这个太子于单是真的来投降的。
陈非带着匈奴太子离开不多久,刘璃便宣布让百姓们正式开工,继续建造朔方城。随后她则从系统商城兑换了一些适合在这里种植的水果蔬菜的种子,交给了治粟都尉,并且告诉了他这些东西的种植时间和办法,让他教给耕种的百姓们。
一切按照之前的模式进行,大病初愈的百姓们,在经过新年期间的休养,现在干活儿更加有力气了。
大家的病基本已经好了,所以来城中治病的医官也可以回长安向天子复命了。刘璃想到如此一来,荀熠和义妁恐怕也会离开。
刘璃之前询问过义妁,愿不愿意留下继续为城中百姓治病,但是义妁说家中还有母亲和弟弟要照顾,之前揭了皇榜过来,已经不容易了。现在百姓们都恢复了健康,她也要回家去了。
义妁这边,刘璃也只好放弃。
至于荀熠那边,刘璃还是想再争取一下的。
荀熠的住所就在医官们的隔壁,刘璃也不知道荀熠喜欢什么东西,特意从系统空间里兑换了一些水果当作礼物,这才郑重的登门拜访。
荀熠身边的护卫似乎已经在帮他收拾行李了,见到行至门口的那位公主,护卫扭头冲着屋内喊了一声:“先生,有人来访。”
刘璃听到护卫对自己的称呼,嘴角抽了抽。她在心中默念,自己此时就是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刘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