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她转头看向将士们:“你们会觉得伤口疼,就是因为酒精在你们的伤口上起作用了,正在灭菌。”
大家的文化程度都不太高,并不能理解刘璃说这些话的含义,满脑子只剩下一个问题:细菌是什么东西?
有士兵悄悄的走到陈非身边问:“陈小将军,你听懂公主在说啥了吗?”
陈非摇摇头,然后正色道:“虽然我没有听懂,但是公主一定不会出错的。”
**
因为有事可做,一眨眼便又到了年底,还有几年就要过除夕了。五位领兵的将军都已经安排妥当了,等除夕新年一过,他们便要整装前往各自要出征的郡县了。
所以阿娇特意邀请他们五人今年的除岁,一起来未央宫和众卿家一起过除岁日,顺便为他们五人践行。
刘彻身为皇后,还要回未央宫安排今年除岁宴的膳食,不便在上林苑逗留,就和阿娇一起先一步回了未央宫。
而这段时间里,刘璃已经做出不少的酒精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容器来装这些酒精,只能暂时装在了一些酒坛子里。
酒精是很容易挥发的,所以她必须要找到一个便于携带且密封的容器来盛这些酒精。至少要保证将士们在和匈奴人交战之前,她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酒精不会挥发掉。
这个时候好像也没有过于密封的容器,最后实在找不到可以用来装酒精的容器,刘璃闭眼在系统商城里兑换了10瓶3升装的矿泉水。
将瓶中的水交给膳房用掉之后,刘璃将做出来的酒精分批次都装进了瓶子里,十个瓶子差不多都装满了。
之后她将这十瓶酒精分给了五个将军,并且告诉了他们如何拧开瓶盖以及酒精的用处。
李广拧开瓶盖嗅了嗅,开口问:“公主,这玩意能喝吗?”这酒味简直刺激!
刘璃:“……”
她没好气道:“这个可不是酒,更不是用来喝的,是留给你们救命用的。”想到上次,李广一口气喝掉了自己做出来的蒸馏酒,刘璃又非常不放心的点名提醒:“李将军,这酒若是喝下肚,恐怕会烧掉你的胃,会要人命的。”
刘璃这话也不算是危言耸听,毕竟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将75%浓度的酒精喝进肚子里。
李广听了建陵公主的告诫,连忙点头:“臣记住了。”
“对了,还有你们使用酒精的时候千万要远离明火,因为这东西很容易就能烧起来,比较危险。”
五位将军一起点头,记下刘璃说的注意事项。
将事情交代清楚之后,刘璃也准备收拾东西返回未央宫了。蒸馏酒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但是分馏酒精的事情,因为刘璃要离开暂时搁置了下来。
而且目前做出来的酒精,已经都分配了出去,也足够大家用了。
陈非负责将刘璃护送回未央宫,在路上刘璃和陈非聊起了张骞,可惜陈非并不认识张骞。
说起来张骞会出使西域,一开始并非是为了什么贸易,而是为了联合被匈奴欺负的大月氏一起反击匈奴。
建元二年的时候,有个投降大汉的匈奴人名叫堂邑父,他告诉汉武帝,在匈奴的西边有一个大月氏,这个大月氏的国王被匈奴给杀了,脑袋还被做成了酒壶。
彼时才十八岁的刘彻年轻气盛,立马就构思出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样的想法,于是就组建了使团,打算往西寻找大月氏。
于是二十八岁的张骞自动请缨,自发组建了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寻找大月氏族人。却不料他们在穿过河西走廊的时候,遇见了匈奴人,不幸被俘。
匈奴人知道张骞此行的目的,却没有杀害他,而是将他软禁了起来,企图策反张骞。
张骞牢记使命不为所动,于是就这样被匈奴人软禁了十多年。在这期间,张骞还娶了个匈奴人当老婆,并且有了孩子。
一直到元光六年,由于卫青攻破了龙城,导致了匈奴内部大乱,疏于对张骞的看管,这才让他有机会逃了出来。
逃出来后的张骞继续西行,经过长途跋涉,找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随后又在大宛王安排的向导带领下,到了康居国(大约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最后康居王派人护送他抵达了大月氏。
而那个时候的大月氏已经在新的国土定居,并且远离匈奴人,不想再反击匈奴了。张骞没能说服大月氏国王,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于元朔元年动身回国。
刘璃抿唇想了想,而后对陈非道:“这次反攻,若是有可能你便将张骞给救出来。”按照历史的记载,张骞此时应该就在匈奴单于本部的营地中,也正好是陈非这边可能遇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