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帮桑弘羊解决了货币问题,现在还稍稍改进了一下造纸术,她可真是为大汉操碎了心。
休息了两天之后,刘璃再去太学的时候发现,太学的人好像变多了。
刘彻在之前考察了刘璃学习情况之后,他觉得是太学教得好,于是干脆让长安侯爵的庶子庶女,都去太学上课。
本来三十几个学生,分为三个班级也差不多了,现在一下子又多了二十几个学生,导致了教学的老师都有些不够用了。
而且新入学的这二十几个学生,除了个别几个,年龄都比较偏小,最小的居然只有四岁,刘璃很意外的在新学生中看见了霍去病。
以霍去病的身份,其实应该出现在第一批学生中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出现在第二批学生中。
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董仲舒也是头疼,毕竟这一个个的都是侯爵后代。于是刘璃又被叫去了“校长办公室”。
“公主以为,如今学生们男女不一,年龄不一,太学院应该如何安排,才能保证每个学员得到最好的教育?”
刘璃抿唇道:“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董仲舒疑惑:“孔子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吗?”
刘璃:“……”她有些尴尬的轻咳了一声,一本正经的说道:“他的原话当然不是这样的,但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嘛。”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个是后人按照《论语》中的故事总结出来的,反正是孔子的思想就是了。
董仲舒又摸了摸胡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句话说得好啊!建陵公主真当是我派大儒学士也!”
刘璃想,自己要是再被这些历史名人博士夫子夸赞几句,她就可以自创一个思想派别,来当时代的先驱人了。
不如就叫璃家学派,日后她的名言传到后代,别人会不会也尊称自己为刘子?
就是这个名字好难听哦,不如叫璃子好了。
从董仲舒办公的书阁中走出来,刘璃正巧碰见了落单的霍去病,她心情不错的和他打招呼:“嗨,霍小郎。”
霍去病停下,微微向刘璃拱手:“建陵公主。”
刘璃好奇:“你怎么也来太学上课了?”
“陛下敕令,列侯官员家中所有符合年龄的,都要来太学,否则除爵。”霍去病回答了刘璃的问题。
她就知道是这样的!不过刘彻这样重视思想教育也算好事,刘璃看霍去病脸上带着几分不乐意,扬眉道:“让你读书写字是好事,你怎么还不高兴?”
“我只想和舅舅呆在一起。”霍去病道:“我想在羽林军中训练。”
刘璃察觉到了,霍去病似乎很喜欢很崇拜他的舅舅。就像去年他会为了他舅舅送给他的弹弓,而假装向自己低头。
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跟在他母亲卫少儿身边的,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是被家中的两个舅舅带大的。大舅卫长君在元光二年的时候病逝了,之后一直是小舅卫青在照顾他,教导他。
在霍去病心中,卫青这个舅舅的地位甚至高于他的母亲卫少儿。
“我知道你想和舅舅一样,当统领当将军嘛。”刘璃道:“但是学习知识一样很重要啊,比如太学里的夫子会给大家讲《战国策》中的内容,这对你以后行军打仗应该很有帮助的吧。”
霍去病颇为奇怪的看向刘璃:“你怎么知道我以后要行军打仗?”
刘璃:“额……”
“大汉和匈奴早晚有一战,你又这么想当将军,那肯定是要上战场的嘛。”刘璃抿了抿唇,神神叨叨的说:“我观你面相,是个骁勇善战之才,日后必定可以将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
霍去病挑起眉峰:“建陵公主什么时候学会卜算了?”
刘璃:“我就问你信不信吧?”
他沉默片刻,缓缓扬唇,回了一个坚定的字:“信。”
“这不就行了?”刘璃弯了弯眸子:“霍小郎,趁着你现在还没满十八岁,多在太学里学点知识吧,等你十八岁之后……”
话说着,刘璃声音一顿,不再给霍去病剧透他的未来人生。
“十八岁之后怎么了?”霍去病好奇。
“没什么。”刘璃直道:“我要回教室上课了。”说罢,她微微侧身从霍去病身边小跑而过。
霍去病只嗅到一阵幽香,待回头看她的时候,她人已经不见了。
十八岁么?他轻轻的在心里念了一下。
**
经过刘璃给董仲舒的提醒,董仲舒决定对太学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四岁到六岁的学生分配到一个班级,随后七岁到九岁的学生在一个班级,最后十岁到十五岁的学生在一个班级。(班级的概念是刘璃告诉董仲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