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等半天,发现自己的娘一直都没回去,以为有啥事呢,这才出来看来。
没想到,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
姜小兰想了想,接过钱,对栓柱说:“那这样,钱我们就先收下了,谢谢你跑这一趟。”
在她出现的那一刻开始,栓柱觉得自己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现在听到她这样说,他不咋转的脑子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应了两声,也没说出完整的一句话来。
太尴尬了,太丢脸了。
栓柱急匆匆跟两人打了招呼,转身骑上自行车逃也似地走了。
“哎呀,小兰,你咋就收了呢?这太不合适了。再说,那天我买红布才花了不到一块五,人家给多了。”
望着栓柱离开的背影,姜母才反应过来,自己推拒的钱被闺女给接了。
她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扎着站在那里看自己闺女。
姜小兰:“娘,咱们回去说。”
寡妇门前是非多,刚才两个人推拒一会儿,恐怕已经引起不少人注意了。再僵持下去,赶明儿村民们还指不定怎么编排呢。
姜母很听闺女的话,闻言也没说什么,跟在姜小兰身后走回院子。
进了屋,母女两个说话外人可听不到了。
姜小兰就把自己的担忧说了,末了又说:“至于这多出来的钱,找个什么方法还回去就行了。买差不多价钱的东西,或者人家给咱结工钱的时候,少要一点,都行。”
姜母哎呀一声,恍然大悟。
连说闺女聪明。
“你随你爹,比娘的脑袋瓜子灵活多了。”
姜母越看闺女越爱,又想到这么好的孩子,却因为没有年少失去父亲,又没个哥哥弟弟撑腰,这些年跟着自己受了不少苦。
也许她这个当娘的没有用,没支起门庭来。
想着想着,姜母不由一阵唏嘘。
再一次起了补偿的心思,说啥也要带着闺女去县城买新衣服。
姜小兰拗不过她,只好先答应着。
即便是去了县城,他也可以说自己不喜欢,最后还是买不成。
家里日子过得不容易,好不容易挣点钱,姜小兰可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
*
周向海刚离开的时候,林茉也是舍不得的。
不过也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她想着,周向海过几天就回来了,也不值当做什么伤春悲秋的姿态。
然而,很快地,林茉就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也明白了,书上写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真的存在。
日子仿佛还是那样过。太阳东升西落。
大哥林义还是每天去送卤菜,回来就跟她说,卤菜怎么怎么受欢迎。
娘和大嫂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多做一点饭菜,不拘是谁有空,都会给周奶奶那边送过去,栓柱的那一份也在其中。
而有的时候,栓柱也会自己过来取,顺便看看林茉的脚养得咋样了,也会跟她说下盖房子的进度。
“气派,真的,嫂子!”
栓柱压低了声音,总算把这一声嫂子给叫了出来。
这几天,可给他憋死了。
他过来的时候,一般都有其他林家在,栓柱也不好意思叫林茉嫂子。
可对方明明就是自己嫂子了,却不能叫出来,栓柱总觉得没有尽到当向海哥兄弟的责任。
现在可好了,赶巧,林家其他人都在忙别的,屋里除了他和林茉以外,就只有山山在。
山山么,四五岁的孩子,知道啥!
所以,栓柱挺放心的。
林茉被这一生久违的嫂子叫的有点发懵。
张了张嘴,她还是放弃了纠正栓柱的冲动。
之前也不是没有纠正过。
那时候她跟周向海才刚开始谈恋爱,栓柱就叫她嫂子。
当时给林茉窘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脸庞发热。
那会儿纠正不了,这会儿就别费这劲了。
林茉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问新房是什么样子的。
栓柱刚才说气派,能有多气派。
“嗬,嫂子,我就跟你说吧,十里八乡都是数一数二的。过几天就弄好了,到时候哥几个把玻璃擦擦,再把屋子收拾收拾,小子你跟我哥打了家具就可以住进去。”
林茉……
倒也不用这么急吧?
当周向海回来,会过来家里正式提亲,然后还有定亲,相处一阵子,置办置办东西,下一步才是结婚。
现在就提住过去,未免也太早了。
栓柱似乎也发现自己说错话了,一时有些不好意思,说着双手解释,“嫂子我不是那个意思啊,你可别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