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坐在一旁, 表情严肃, 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她以前并不同意分家。
毕竟周向海挣得多,不分家, 他挣的钱就有爹娘的一部分,也就相当于有他们大房的一部分。
经过昨天的事儿,刘翠想明白了。
现在周向海已经跟他们不是一条心了,即便不分家,人家以后也不太可能往家里拿钱。反而不分家,爹娘的钱就有周向海的。
反而对大房的利益不利。
所以,刘翠现在巴不得公婆跟周向海闹掰呢,闹得越掰越好。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她不介意多给舔上一把火。
刘翠夸张地叹口气,做出一副特别为家里考虑的姿态来,见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她这一声叹气给吸引过来了,刘翠才继续说:“爹,娘说得对,咱们也别上赶着。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周向海已经跟咱们不是一条心了,非要凑到一块儿,彼此都不得劲儿。还不如从此他过他的,咱们过咱们的。”
话音未落,周父就皱起眉头。
这个儿媳妇,他是越来越不满意了。明明以前看着还好的。
虽然有点小心思,但大面儿上还过得去。
可最近,周父发现,刘翠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他轻咳一声,说道:“刘翠,不管咋样,向海都是你的小叔子。都是姓周的,跟咱们是一家人。这一点我希望你弄清楚。”
刘翠不说话,却悄悄地撇撇嘴。
公爹还真的是一厢情愿呢。
他也不看看,昨天晚上在大队部,在大队书记跟前,周向海有多么决绝。
说分家就分家,也不管他亲娘哭成那样。
刘翠心里腹诽,并不敢跟周父在明面儿上对着干。
也就垂着脑袋,不再说话了。
反正,事实摆在这里,周父再不愿意,也得接受。
周母却觉得儿媳妇说得对,她再一次重申自己的立场。
“反正我是绝对不去的。其他人我管不着。”
说完,她警告似地看了刘翠一样,刘翠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点点头。
周母放心了,知道儿媳妇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儿媳妇能管住大儿子,那么大儿子也肯定不会去的。
至于老头子,周母有的是招儿对付。
很快到了第二天,周向海的朋友们很早就到了新房这里。
手里拿着各种东西。
栓柱也来了,车把上挂着个网兜,网兜里都是啤酒和白酒。只打眼一看,怎么着也得有二十几瓶。
这么多酒,一个网兜是装不下的,于是分成两个网兜。
旁人见了就起哄,说周向海今天是不是想把大家给喝趴下。
人逢喜事,周向海今天红光满面的,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对大家说:“今天好酒好菜管够,咱们不醉不归。”
这是老例儿,上午上梁,下午就不干活了。中午直接吃饭。
也是取个好彩头的意思。
午饭的食材昨天周向海就让栓柱买好了,送去给了做饭的母女两个。有鱼有肉也有菜。
反正在栓柱看来,村子里也是独一份的了。
眼看着正时辰就要到了,栓柱问周向海:“婶子和叔他们还来不来?还有大哥,来不来?”
周向海摇头,“应该是不来的。”
昨天晚上刚分家,他娘肯定在气头上,他爹么,多少年来一直都听娘的。肯定也是不来的。
刘翠也不来。
周向海知道,自己上次替大哥出头,把刘翠给得罪狠了。
刘翠不来,周大哥肯定也不来的。他拗不过自己媳妇。
不过,周向海也没期盼着他们来。
他想明白了。亲情这个东西可能也是需要缘分的。
没缘分,彼此相处起来不舒服,那就少在一起。
这都没啥。
何况,他很快就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媳妇了。
周向海抬手看看手表,对栓柱说:“你盯着点儿,我去接奶奶。”
栓柱说好。
等周奶奶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被心爱的孙子周向海驮过来新房的时候,这边的人又多了不少。
周奶奶乐呵呵的,精神似乎都比平时好了不少,老人家四处张望,突然指着某个方向问周向海。
“向海,那是不是茉茉跟她家人?”
从周奶奶家到这里,一路上,周向海都没有骑车,而是推着车子,另一只手扶着周奶奶——他怕老人家掉下去。
周向海的所有注意力几乎都放在奶奶身上,所以也就无暇顾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