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刘翠先提起这事儿来的。
她下了工回到家里发现婆婆已经回来了,刘翠一脸八卦的凑过去,“告诉您个事儿,周向海今天买了西瓜,足足一个半呢!”
“买了西瓜?”
正在做饭的周母诧异的看着儿媳妇,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不可能,他要是买了西瓜怎么会不送过来?”
刘翠心里嗤笑,面上却是不显。
反而。赞同地点点头,说:“婆婆,您说的对。如果向海买了西瓜,肯定会给咱们送过来,主要是会给您送过来,您可是他的亲娘!”
这话说的十分妥帖,正好说在了周母的心坎上。
她脸上露出来这些日子很难见到的笑容,说:“可说的是呢,所以一定是你看错了。”
刘翠眨眨眼睛,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周家其他人也回来了。
周父和周大哥一前一后地进来,刘翠眼睛一亮,问自己男人,“你回来的时候听没听见大家议论,向海买西瓜了?”
周大哥是个老实人,心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听见媳妇这么问,他也就认真的回想起来。
想了一会儿,他恍然大悟,说:“好像是真的,说是买了一个半西瓜。二弟的车筐里放了一整个,林……”
周大哥想说林茉,突然福至心灵,往自己娘的方向看了一眼。
果然看到周母发黑的脸,周大哥话音一转,改了口,“就隔壁村那个,她车筐里放了半个。”
这种掩饰!
还不如别掩饰。
若是平时,刘翠一定要埋怨自己男人太蠢,连话都不会说,可是现在这种蠢恰到好处。
刘翠朝周母看过去,只见后者眉头紧皱,嘴巴紧紧抿成一条线,显然已经在恼怒的边缘。
刘翠适时地加上一把火,“娘,您也别多想,向海肯定会来给您送西瓜的。没有一个,也有半个,没有半个,也有一半的一半。”
其实,村里人看到的情形还有后续,刘翠没有说出来罢了。
周大哥也听说了,正要说啥,被自己媳妇一眼瞪过去,他就不敢吱声了。
也是凑巧,周父今天带着的锄头有点松动,他进了大门以后,没有先进家门,而是蹲在厢房门口,用锤子锄头敲了几下,又拿着锄头把儿,在地上砸几下,总算是锄头给按紧了。
这么着,等他进到灶间的时候,刚才的话题也说完了。
周父是一个字儿都没有听到,自然也就没法澄清了。其实他跟儿子一起回来,听到的议论是一样的。
当时,村里有人问他:“向海给你家送西瓜没?”
周父一下子就觉出了不对。
他笑了笑,没说话。
问话的人也就知道了。
一个误会就此产生。
吃饭的时候,周母的心思显然不在吃饭上头,扒拉一口饭,抬头看一眼。再扒拉一口饭,再抬头看一眼。
每一次,她都盯着窗玻璃的方向,在等谁,不言而喻。
刘翠心里好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周大哥只顾着闷头吃饭,其他的事情都不在他的眼里。
周父觉出不对来,想问老妻一句,但碍于儿媳妇在,也不好说啥。
就这么着,周家人除了周大哥之外,其他人都吃得心不在焉。
然而,等了一顿午饭的工夫,也没见周向海来。西瓜更是无影无踪。
收拾饭摊子的时候,周母脸皮绷得紧紧的。好像下一秒就要炸裂。
刘翠以往是个遇到活计能逃就逃的主儿,今儿她倒是反常,一会儿端盘子,一会儿说要洗碗。
但活计没干多少,整个人却往周母身边蹭了好几回。
一会儿说:“天儿真热,要是有西瓜吃就好了。”
一会儿说:“家里人少,冷冷清清的,要是有人来就好了。”
把周母说得更是脸色不好看。
最后,就连一向木讷的周大哥都觉得不对劲儿,把自己媳妇拉走了。
刘翠还不肯走呢,说要帮着洗碗。
周大哥:没干活,尽说嘴了。
但他不敢在明面儿上惹刘翠,只不由分说地拉着后者回屋去了。
身边少了个叽叽喳喳的人,灶间终于清净下来。
周父走到老伴儿身边,问:“你今天是咋的了?”
周母没好气地看他一眼,“没事。”
让她咋说?
难道要说,我等着儿子给送西瓜呢,可左等又等他都没来?
即便两个人过了大半辈子,周母也觉得,这样说出来,实在没脸。
周父很了解老伴,直觉后者在隐瞒什么。但对方不说,他也没法逼问,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