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林远秋也和钟钰柔一样的想法,这么小的孩子只有跟他们一起睡,只有自己带在身边才能放心一些。
而林墨逸,原本看到娘亲抱着弟弟睡觉,还有些眼热。可听到往后他跟爹爹睡一床时,顿时捂嘴偷笑了起来。
哈哈,这下自己可以每晚都让爹爹讲故事听了。
······
时间一晃步入了腊月,塞北的冬日格外的冷,寒风刮到脸上宛如冰刀。
到了腊月下旬,永宁城和定胡县的作坊放了假,林大柱和林二柱领着妻儿回石洲府准备过年。
他们到家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想看看期待已久的全家福了。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绘制,林远秋已把有着三十人的全家福给画好。
因着有素描的写实画法在内,图中的每个人与本人简直像了个十成十,这让林大柱他们直夸远秋好画工。
老林头和吴氏更是不错眼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吴氏,看到画中自己穿着的凤冠霞帔,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再想到她和老三媳妇,以及小孙媳经营的绣品作坊,吴氏觉得自己如今的日子是从未有过的充实。
······
原本以为今年的除夕又将会喜气洋洋的过,可就在腊月二十六这日,林远秋突然收到了老师的来信。
直觉中,他觉得这封信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说,否则自己才在十月底收过老师的信呢,按正常来说,不可能会这么快又写信过来。
等把信打开,林远秋看到信中说了很多学识上的内容,这就更不寻常了,因为自从自己外放后,老师可从未写信与他讨论过这些。
终于,林远秋在信笺上看到有几个字好似写得比其他字更大一些,他忙连起来读了读,而后心里就是咯噔一下,因为这些字连成的一句话是:“入冬后圣上病。”
······
第229章 新帝
接下来的日子,林远秋的心思都在京城那边,心里一直期盼着圣上的身体会有所好转。
说实话,林远秋还真没做好迎接新一轮帝王的准备。
可想到圣上的岁数,他心里明白,自己能做的也只有期望而已。
这世上唯生老病死由不得人,年岁大的人真要离去,不是你想挽留就能留得住的。
越是清楚这一点,林远秋心中越是难受。
圣上对他有知遇之恩,林远秋可以肯定,自己的好多政绩除了自身的努力,还与圣上的鞭策分不开。
就像外放永宁城的时候,自己既做着知州又身兼定胡县父母官一职,之所以会如此安排,也是因为圣上对他的信任。
虽说这样的做法让林远秋在治理上有些吃力,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平台,也才让他有机会做出歼灭山戎人,以及带动一方经济的政绩。
所以,对景康帝,林远秋心里一直都是充满感激的。
让人高兴的事,三月的时候他又收到了老师的来信,信中说了圣上的身体已有所好转。
这让林远秋开心了不少,不过在回给老师的信上,林远秋还是叮嘱了要多注意安全的事。
不是他危言耸听,圣上的病体哪怕这会儿已经恢复,可以他的年岁,接下来的朝堂绝对平静不了。
史书内容不管有没有参着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自古皇权交替,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平静,在这个时候,那些与皇子们走得近的官员,绝对会为自己跟随的主子做着最后的奋斗,此时也最易殃及池鱼。
所以多加小心肯定不会错。
给老师的信上林远秋还会斟酌着用语,可写给两个妹夫的,林远秋说话就不带客气了,直接让两人下了值后多待在家里,休沐日若非必要尽量少出门。
在周子旭和王文昌的心里,大舅哥可不是一般的存在,特别在歼灭了这么多山戎贼人之后,两人对林远秋的佩服可谓发自肺腑。
所以,大舅哥的话,周子旭和王文昌肯定是要听的。
朝考之后,王文昌并未像刘青安和张元那样被安排到地方上去任知县,而是在国子监当了一个七品监丞。
国子监隶属礼部,林远秋知道,王文昌能得了这个职位,应该是老师帮的忙。
监丞掌管着国子监的行政和教务,依着王文昌安时处顺的性子,林远秋觉得,这个差事还挺适合他的。
······
随着春月的离去,火热的盛夏又来临了,此时地里的谷穗,开始饱满了起来。这是灌浆的表现。等再过上一个多月,又将到了粮食的丰收季。
原本这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可这几日的林远秋,心里并不平静。
就在上个月,老师又给他写来了信。与之前一样,还是因为圣上生病的事,且这回要比年前那次更严重一些。